(环球热点)
中国携手上合伙伴共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李嘉宝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各方围绕“共促健康可持续发展、共享健康未来”这一主题开展讨论,同意进一步深化在应急医学、初级卫生保健、数字健康、传统医药等领域的合作。
卫生健康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也是中国作为2024—2025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与各方开展合作与行动的重点方向之一。近年来,从免费义诊到技术援助,从人才培养到机制建设,中国与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一道,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成员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用仁心仁术书写医者大爱
“中方开展的‘健康快车·光明行’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堪称上合组织框架下务实合作的典范”
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眼科中心,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成功接受白内障手术,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她露出久违的笑容——这是发生在2024年夏天的一幕。为老人做手术的医生,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当时,中国医疗队正在当地开展“健康快车塔吉克斯坦光明行”活动。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中国医生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啦哈嘛特(塔吉克语:感恩与感谢)!”这是患者们对中国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每位重见光明的患者都对中国医疗队充满感激。”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眼科中心主任马妮扎·穆明诺娃表示,塔中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2022年9月,中方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宣布,“未来3年为本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2000例白内障手术”。近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承诺。中国医疗队多次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开展工作,为当地民众免费实施了2000多例白内障手术。同时,中国还推动设立中吉、中乌健康快车防盲合作中心,中塔合作中心也在筹建中。
远道而来的中国医疗队,用仁心仁术书写医者大爱,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民众的高度认可。在乌兹别克斯坦,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经过手术后重见光明,她亲手为中国医生缝制了一块坐垫;在巴基斯坦,中国援巴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紧急项目专家组为8名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一位患儿的母亲激动地说,“如天使般的中国医生给了我们希望与安宁”;在白俄罗斯,当地患者用翻译软件搜索汉字,在寄给医疗队的感谢信里一笔一划写下“谢谢”……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上,上合组织秘书长努尔兰·叶尔梅克巴耶夫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总人口占全球总人口接近一半,唯有建立具有韧性、普惠包容的医疗卫生体系,方能有效应对当今时代挑战。中方开展的“健康快车·光明行”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堪称上合组织框架下务实合作的典范。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经验与设备走进多个上合组织成员国,不仅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也为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
“合谷穴定位要结合患者掌骨解剖特征……”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中乌中医药中心第五批医疗团队队长彭进正在教授中医理论,学生们凝神倾听,不时记录。历经两年发展,中乌中医药中心已建成集中医门诊、教育培训、科研协作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累计服务当地患者逾1.5万人次,培养医学人才500余名。
“中国不仅送来诊疗技术,更帮助我们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传统医学科学与实践中心主任贾姆希德说。
当前,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活跃。近日,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23名外籍医生来到陕西西安,参加“岐黄丝路”第七期2025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开启中医药文化、中医适宜技术的体验与学习之旅。自2019年第一期培训班举办以来,已累计培养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中医药爱好者和医务工作者。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近年来,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经验与设备走进多个上合组织成员国,不仅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也为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
“当地医生每天在中国专家组的疑难病例会诊中提升自我、总结经验,与中方专家共同探讨诊疗方案。”谈起“健康快车塔吉克斯坦光明行”活动,塔吉克斯坦中央眼科医院院长玛尼扎·穆米诺娃说,中国医生在角膜移植、青光眼及眼底病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期待双方在更多专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让更多塔吉克斯坦患者受益。
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达尔,中巴友谊医院于2024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吸引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这座医院建成前,瓜达尔地区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老医院设施简陋,诊疗手段单一,即便是最基础的身体检查,都要长途跋涉去500多公里外的卡拉奇等大城市。”该院院长阿凡·法伊克·扎达说,“CT扫描仪、X射线仪、医学实验室……现在,我们感谢中国提供的先进设备,这对当地人来说是很大的福气。”
引领双多边合作走深走实
“由中国医院协会推动成立的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不断扩容。自2018年成立至今,联盟成员已扩展至134家医疗机构”
“坚持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共同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坚持互鉴共促,共同促进卫生健康领域人文交流。坚持多边主义,共同推进全球卫生治理。”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上的中国声音,引起与会各方的高度赞赏。
自2010年以来,上合组织已成功举行八次成员国卫生部长会议,通过持续对话、完善制度框架,为国际卫生领域的政策协同、交流互鉴、务实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一,中国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一系列主张,为各成员国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10月,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5个月后,该中心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在2024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国际论坛上,该中心发起“应急医学合作发展”倡议,提出建立上合组织应急医学数据库等具体举措,推动应急医学合作进一步迈向体制化机制化。
统计显示,由中国医院协会推动成立的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不断扩容。自2018年成立至今,联盟成员已扩展至134家医疗机构。依托该联盟,中外医院在5G远程手术、专科共建、建设跨境医联体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作为上合组织2024至2025年轮值主席国,中方表示,将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这一主题,在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与行动,其中就包括公共卫生领域。
在日前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上,各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在应急医学、初级卫生保健、数字健康、传统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本次会议还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形式举行,邀请成员国之外的对话伙伴国及世卫组织西太平洋、欧洲区域主任参会,充分体现各方在推动公共卫生多边合作上的积极意愿与共识。
“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与会的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说,中国领导人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公共卫生危机不分国界,国际卫生合作尤为重要,需要各方并肩携手应对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