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扩大国内需求 拓展新消费场景

2024年03月12日09: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4全国两会 解码中国动力源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报告还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作出了部署安排,从优化供给等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如何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严琦

老字号掀起新国潮 支持重庆建设国际火锅新地标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面对新消费业态,作为老字号龙头企业,陶然居这个重庆餐饮老品牌一直焕新升级,并在向年轻消费群体靠拢。他们打造的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推动文旅融合,弘扬餐饮老字号文化,成为了重庆文旅新高地和游客网红打卡地,带动了文旅产业和体验式消费的发展。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北青报:过去一年,陶然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带动消费?

严琦:2023年以来,陶然居集团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8%。陶然居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在提升传统消费方面,我们一直在研发新菜品,提高餐饮服务的质量和标准,陶然大包、辣子田螺一直是重庆的餐饮名片。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方面,我们和世界五百强日本罗森进行合作,投资3亿元建设了陶然居5G智能食品工厂,年产值将达到9亿元,今年5月份就要投产。

此外,我们还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主要是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落实绿色标准,我们在重庆20多个区县的30多个村建立了农产品采购基地,每年采购农产品2亿元,“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保障了餐饮食材的天然安全绿色。此外,我们在所有的门店都开展了光盘行动,推动形成节约节俭的消费风气。

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体验式消费

北青报:陶然居的主力消费人群是哪一类群体?新一代年轻人有哪些和老一辈不同的消费习惯?陶然居如何更好地吸引住现在年轻的消费者?

严琦:陶然居消费的人群是重庆人以及游客,各方面比例较为均衡。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体验式消费,结合文旅消费。老一辈主要是传统口味,对陶然居的重庆菜比较热衷。

陶然居主要是主导科技创新和文旅融合。我们主要发展了外卖服务,同时研发了餐饮机器人,打造了数十家无接触智慧餐吧,方便重庆居民和游客安全卫生就餐。今年智慧餐吧将扩大到近百家。我们还打造了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推动文旅融合,弘扬餐饮老字号文化,成为了重庆文旅新高地和游客网红打卡地。此外,我们在重庆桥头镇打造陶然居瓦屋小镇,用土家文化去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去旅游,带动了文旅产业和体验式消费的发展。今年我们正准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档升级。

支持重庆建设国际火锅新地标

北青报:您在今年的建议中,呼吁中国餐饮走出去,陶然居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严琦:陶然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组织中国餐饮企业特别是重庆餐饮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展会,扩大视野。利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平台,加强中国餐饮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联系,争取抱团走出去借力发展。利用自有的餐饮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打造餐饮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我们还通过政协提案、人大建议,为走出去餐饮企业争取政策支持。

北青报:重庆火锅是重庆的一张重要美食名片。重庆火锅走出国门,在您看来目前还面临着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

严琦:重庆火锅走出去,目前还面临技术标准、原材料供应、品牌打造等实际问题,此外海外火锅供应链的管理压力也很大。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火锅发展,创建“世界火锅之都”,我有几个方面的建议。可以支持重庆建设国际火锅新地标。支持重庆大力建设火锅消费特色中心或重庆火锅大厦,大力发展“火锅+互联网”消费新模式。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定期研究中国火锅海外市场拓展的重大事宜,协调解决选址、用地、用工、当地法律法规、投资风险评估、通关、物流、品牌形象塑造、融资等问题。

要支持重庆培育一批火锅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推动构建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促进火锅产业集团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构建重庆火锅产业国际标准,支持企业投资参加境外展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建设重庆火锅博物馆,挖掘一批支持火锅“老字号”,举办中国(重庆)国际火锅美食文化节。

我们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和重点国际物流通道沿线国家(地区)交流,推动火锅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连锁经营。在海外投资建设重庆火锅餐饮文化产业园区,鼓励餐饮企业抱团参与投资。前期建设可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也可以由行业商会投资,政府负责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类业务指导和形象推广,后续运营可委托行业商会承接。为了尽量减少海外市场开拓的市场风险,重点可选择新加坡等华人较多的目标市场,以及与中国有政府间有效合作的“一带一路”国家。建议由商务部组织行业商会赴外考察、选址。

文/本报记者 张帆

供图/受访者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

微短剧或成拉动文化消费新增长点

最近,微短剧受到广泛关注,也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微短剧或为未来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拉动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微短剧能切合年轻人期望

北青报:为什么会关注到微短剧这个话题?您有看过哪部微短剧吗?

张颐武:微短剧最近确实很热门,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新的文艺形态,尤其是受到年轻人欢迎,还火到了海外市场。我比较关注,也看过一些作品。虽然微短剧目前还没有出现像电视剧市场那样影响广泛的作品,但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品,比如《赘婿无双》、《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锁爱三生》等等。

北青报:您认为微短剧火起来原因是什么?

张颐武:微短剧多是一种情节相对完整的连续剧集,同时也具有短视频相对精短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特别是适合手机竖屏方式观看,有些能切合年轻人的许多期望或者想象。

从现在发展速度来看会成为影视行业新增长点

北青报:您观察认为,微短剧会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只会成为一阵风的追逐?

张颐武:目前看,微短剧其实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它基于互联网短视频的大量经验,也基于这些年影视发展的一些经验,做出了一个新的品类。这个品类还是有很强生命力的。

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接近400亿,出品数量很大。除了国内,它在国际市场也受到欢迎,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微短剧发展迅猛,契合了当下的受众需求,是未来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从微短剧现在发展的速度来看,我认为它会成为影视行业新的增长点,对拉动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来说会是“新赛道、新空间、新可能、新路径”。

设立专门微短剧奖项 促进剧作品质提升

北青报:微短剧在火爆的同时,有很多观众边看边吐槽微短剧,比如剧本套路重复、制作不精良之类的。您有何建议?

张颐武:首先是要加大对于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比如设立专门的微短剧的奖项,举办微短剧的较高规格的评奖。将与影视相关的基金激励机制引入微短剧领域,对于优秀的微短剧给予基金支持。还可以举办微短剧剧本征集等活动,促进剧作的品质提升等。

对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对相关从业者进行强化培训,鼓励影视、短视频等方面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微短剧领域等。

当然,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其实现在管理部门已经非常重视微短剧的发展,已经在制定相关法规,并就其突出问题进行过多次整治。建议对于微短剧整体行业管理可建立专门的机构,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就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进而促进行业自律和不断提升。

还有一点,对于目前微短剧的出海和国际化,可以增加激励措施,提供更多支持,支持举办相关的国际性的微短剧展映展播或微短剧的国际性活动,让微短剧的海外发展更为顺畅。

文/本报记者 董鑫 供图/受访者

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

聚焦“一老一小” 提升消费动能

如何让消费的马车“跑”起来、让有效投资“活”起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兼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一德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分级化消费趋势较为严重,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降级比较明显。扩大消费并非一蹴而就,要持续增强消费动力,根本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马一德告诉北青报记者,扩大就业应该着眼于民生短板,政府应该应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研判,准确找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拓就业新赛道。他认为,如今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老一小”领域,就具有非常大的就业潜力。他进一步解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在城市里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老人,于是对家政服务尤其是高端家政服务有很大的需求,但当前市场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就业缺口。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什么?马一德认为,首先政府要做正确的引导,让大家转变就业观念,比如家政服务行业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职业培训,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找准市场需求、提高职业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找到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此外,马一德认为,政府还应加大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等传统领域投资的力度,筹建养老、托运、城市排水、排污系统等民生领域,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改善生活的需求。“比如北京那些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期间建设的已经老旧的公共设施就急需升级。”马一德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不仅能扩大投资,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和广告效应,对社会公共消费起到引导作用。马一德也提出,在基础设施更新过程中,应该多用国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让中国的技术用在中国市场上。

要让消费者敢消费,离不开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实施 ‘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马一德认为,和优化营商环境一样,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仅要落实好末端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应该去考虑该法律与其他配套法规的协同效应,比如在产品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环节,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都应该落实好。“比如《广告法》的问题,不能做虚假广告、不能夸大宣传等等。”马一德说。

扩大投资方面,马一德表示,目前影响民营企业投资意愿的主要问题在于预期不明,因此要让民企敢投,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心来,不要给民企更多道德苛求。“我们的政府要相信民营企业家,要给他们创造敢于投资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要让民营企业家提振信心。”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