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健康“医”点通

热热热!这些防暑误区一定要避开

人民网记者 闫妍

2023年06月27日08:42 来源:人民网

炎炎夏日,高温“烤”验让人喘不过气。到底该如何科学防暑,避免误区呢?让我们听听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左钰怎么说。

左钰介绍,高温高湿或者无风的环境下容易中暑,轻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无力、呕吐等表现,重者甚至会发生痉挛、晕厥、衰竭、休克等,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65岁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中暑的风险最大。

“当前公众对中暑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左钰表示,有时错误的做法可能引起中暑,甚至加重症状。

误区一:白天在室外才会中暑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不是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即使是室内,如果环境密闭无风、高温高湿同样容易中暑。有些老年人因担心电费而不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在高温天待在家中仍有可能中暑。

误区:防暑即防晒,捂严实了最好

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在炎热的夏天,主要靠汗液蒸发和空气对流带走热量。如果穿得太厚或是穿透气性不好的衣服,人体散热受阻,更容易中暑。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停留时,注意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选择撑伞等物理防晒,穿凉爽透气的衣服。

误区:婴幼儿不能吹空调

每年都有粗心的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怕着凉给孩子穿太多、不敢开空调,或是让孩子待在闷热的车内,导致孩子发生中暑。儿童尤其婴幼儿基础代谢要比成人高,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完善,家长需要多留心,小心矫枉过正,孩子没着凉反而中暑。

误区四:中暑发热后口服退烧药

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与普通的发烧需区别对待。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主因是散热障碍,退烧药会使已经大量出汗的患者进一步出汗,加重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

中暑发热的正确应对方式是物理降温,如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用2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擦拭身体,水分蒸发加速散热,请避免用大量酒精擦拭身体。

误区五:中暑后大量饮水

中暑后适当补水是正确操作,但切勿大量饮用纯净水。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电解质会导致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还可能出现脑水肿昏迷。正确的补水方法是少量多次,并且最好饮用含有各种电解质的液体,如果汁、淡盐水等。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