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周彩存:探索肺癌诊疗创新发展之路 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多更优选择

2023年01月10日11:17 来源:人民网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些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药物的加速研发和临床应用,为临床诊疗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近日连线人民健康科普栏目,围绕肺癌防治、诊疗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远离肺癌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都居于首位,防治形势严峻。谈及肺癌高发的原因,周彩存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烟民多,吸烟以及二手烟让更多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二是空气污染,包括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三是室内小环境污染,例如厨房油烟等;四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平均寿命变长,老年肺癌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其他原因包括职业暴露、慢性疾病等。

“肺癌防治以‘防’为先,建议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肺癌,其中最重要的是戒烟。”周彩存建议,对于肺癌高危群体,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体检中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周彩存向大家科普:“肺上有结节不等于肺癌。体检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建议大家不要害怕。磨玻璃结节只是影像学上一种客观的描述,不代表疾病本身或者预示着病情走向。一般不抽烟的人群,发现肺上有磨玻璃结节,一年随访一次就足够了。如果是抽烟或有家族史等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半年甚至三个月查一次。”

肺癌治疗手段创新中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治疗癌症的手段进步,早期肺癌患者提高了治愈可能性,中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所升高,癌症已逐渐向慢性病发展。周彩存介绍,目前,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靶向治疗就是找到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基因、癌变基因,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对致病位点精准施治,促使病变细胞死亡;免疫治疗则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它不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帮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从肿瘤细胞的‘蒙蔽’中恢复清醒,进而准确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也就是用体内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来杀死肿瘤。免疫治疗一种是细胞免疫治疗,比如DC细胞(树突状细胞)、TIL(周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以及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第二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PD-L1和CTL-4等。”周彩存表示。

中国临床研究从“弄潮”到“领潮”

医、研、企是推动肿瘤诊疗技术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其中国内药企的肿瘤药物创新研发能力在厚积薄发中已进入快速上升期。

“我刚做医生的时候,中国专家基本没有临床研究,所有的临床研究都是国外的。那个时候,一个新药从国外上市再到国内上市,要相差十多年。因为缺乏原创性临床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也少有中国专家的声音。”在周彩存看来,中国专家能够走向世界,也得益于国内药企的进步。“以前我们只是参加全球临床研究,现在我们可以领导临床研究,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在将前沿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案带给国内患者的同时,更多的本土制药企业已将触角拓展至全球。周彩存提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布局全球,通过对外授权等方式,将优质的药物带给全球更多病患。中国新药研发实力正逐步得到海外市场认可,中国与世界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此外,周彩存还认为,国内药企的崛起也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从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到本土药企的未来发展,他期待医药企业及相关机构能够不断创新,持续拓展研究方向,不断革新治疗方式,为中国乃至全球临床和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

倡导全社会共同关爱肿瘤患者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谈癌色变”,一些患者在得知罹患肿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恐惧、绝望、迷茫等负面情绪。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和宣传的正向引导,癌症不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全程治疗过程中抱以悲观和被动的心态。在周彩存看来,医病也同样需要医心,有了良好的心理,才能积极配合治疗。他说:“患者患病心理压力巨大,作为医生我们除了缓解他们身体上的痛苦,还要不断宽慰他们,告诉病人得了肿瘤不可怕,现代医学能够延长生命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此外,周彩存还认为,对肿瘤患者的关爱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加入。肿瘤患者全程关爱的理念最先由国外提出,目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患者团体在开展各类患者关爱项目,值得推广。希望能有更多的团队和爱心人士加入,从疾病科普等多方面入手,让公众和患者正确认识癌症,“身心同治”才能科学抗癌,战胜疾病。

(责编:曹淼、李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