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二十四节气(假日云)
孟 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春雨潇潇到冬雪飘飘,又一年四季轮回,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中重温关于时间的最初记忆,细听绵延千载的光阴故事。
2022年立春日,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的中国画轴在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展开,世界为之惊叹。二十四节气歌谣依然被吟唱,往事已越千年。现代社会,可以用毫秒计时、即时把握天气,但置身于“风驰电掣”的快节奏中,我们对且听风吟、一叶知秋式的俯仰体察却更加向往。虽然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模糊“季节界限”,但二十四节气定义的春华秋实却更加令人沉醉。近年来,应时而动的“节气养生”渐成时尚,与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相伴同行……24个标点勾勒光阴年轮,72种物候标注世间生机,二十四节气将无形的时光雕刻成风花雪月的日子,导引着我们在亲近自然中感受生命温度,品味岁月静好。
历经岁月淘洗、陈酿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并于2016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着文明历程,解读中国智慧。它生动诠释着天人合一、顺时应天的宇宙观、自然观,涵养着持续发展的文化根脉;它用黍麦灌浆时有小满而无“大满”的命名方式讲述着“过犹不及”的哲理,告诫人们对贪念欲望保持警惕之心;孟春之月不毁巢捕鸟,仲春之月不竭川焚林……节气习俗关联着行为养成,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而那些从二十四节气中汲取灵感的艺术创作,千百年来,不仅为生活增添了审美情趣,也丰厚着美丽中国的文化底蕴。
从指导生产的农事指南,到体现环保理念的生活方案,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从未断开与当下的连接。这份灿烂而美丽的文化遗产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彰显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生生不息的发展力量。
回望守护,就是一种传承。与二十四节气相伴,表达着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深情、对悠远时光的一份敬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