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凝聚更多力量 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2022年11月11日17:06 来源:人民网

“借助进博会平台,期待中国和全球的精神卫生同道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者所做出的贡献,也把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理念引进来,服务精神疾病患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向人民健康分享了她在精神卫生工作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她提出,精神卫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希望凝聚更多力量,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所需,共同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赵敏介绍说:“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二是整个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多部门协同更加密切高效;三是随着新产品、新药物的创新研发,精神疾病治疗手段不再单一;四是精神医学学科不断进步,人才体系日益完善。”

取得进步的同时,还须关注“短板弱项”。赵敏认为,当前精神疾病防治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一是精神障碍很多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晰,很多诊疗技术和其他学科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治疗手段仍然有限,需要创新相关技术,满足患者所需;三是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专业人员队伍在数量、结构及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当下需求;四是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不够充分,公众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歧视以及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仍然存在,导致耽误疾病救治的最佳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疗效及康复。

精神障碍疾病属于脑疾病范畴,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加强精神疾病防治,除了要持续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还要关注常规治疗手段外患者的综合健康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引入优质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缓解精神类药物副作用的新产品与新技术,有助于提升精神疾病患者的综合健康管理水平。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精神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临床需求?赵敏建议,要加强精神、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推动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落地,促进全国精神卫生服务医院的均衡化、一体化,提升精神健康服务可及性。同时,要强化精神疾病亚专科建设,重新规划学科布局,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支撑。此外,应鼓励科技创新,汇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及企业力量,开发智慧产品和服务,运用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协助临床诊疗工作。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通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入选医学中心主体医院之一。“新的身份也代表着新的使命、新的目标,中心将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建设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国家级精神障碍疑难重症诊疗平台与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开展全国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与示范工作,面向全国提供精神心理服务。”赵敏说,“中心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开展精神疾病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示范推广临床适宜技术,布局覆盖全国的科研协同创新网络,搭建大数据智能共享和分析平台,培养精神卫生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以精神卫生研究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等,带动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责编:董童、李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