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买买买”喧闹中,关注“不买组”的理由

2021年11月12日08:37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双11”的购物狂欢早已从一天延长为一个月。在这个各路商家使尽浑身解数的大促氛围中,不买点什么仿佛就“错过了一个亿”。然而,在“买买买”的声音中,却有一群人说“不要买”。他们来自某社区网站的“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这里有近30万人尝试对购物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与审视。

   谈论这个话题前,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不买组”其实不是倡导“不消费”,而是不被消费主义裹挟,或者说是尽量不买自己不必要的东西,不盲目跟风消费。这种消费主张,放在当前“双11”全民“买买买”的社会氛围之下,尤其显得“人间清醒”。

   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双11”,“买买买”成为主旋律。但是,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有过那么一刹那的反思——自己是否买得太多了?或者说在“剁手后”产生更大的空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瞬间的动念而已。而“不买组”的成员,相比多数人来说,走得更远一些,在行动上做出了响应。这种行动上的反思,放在大环境下,无疑是难得的,但也注定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参与,将它看作是社会消费观的转变,无疑夸大了其影响力和象征意义。

   曾经,中国人“爱储蓄不爱消费”的论调,还是以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话题出现在舆论场中。而今天,从大众话题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已经开始讨论和反思消费主义,甚至出现了“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仿佛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从不消费到过度消费再到反思消费的过程。真相,可能未必如此。

   首先,应该要明白的一点是,“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的30万成员,置于整个消费人口中,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说它们代表的是一种群体的“逆行”,或者说是整个消费趋势的转变,都是言过其实的。

   事实上,就在前几天,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青一代每月储蓄比例正在上升,月储蓄金额均值为1624元,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新高。这似乎与“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的出现形成了一种呼应。但与此同时,也有数据显示,中国1.75亿“90后”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这两组统计数据未必矛盾,毕竟有储蓄和负债,并不必然对立。但从它们所展示的不同观察视角可以看出,仅仅通过某一个侧面来判定某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价值取向,其实都可能存在偏差,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之困。

   同样的,仅仅是一个参与成员30万的“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也很难说我们的消费习惯就真正变得更“务实”,它更多只能代表一种群体状况下的“例外”而已。

   其次,在讨论相关话题时,也有必要提醒一点,反思消费主义,并不等于反对消费,提倡理性消费,也要警惕将消费和商家促销污名化。

   应该看到,消费是个体正常行为,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像近些年有关日本年轻人“低欲望”“不爱消费”的现象,更多引发的是担忧,当前国家也在大力提倡消费,扩大内需。所以,反思消费主义,提倡理性消费,其实更多的应该回到个体的视角,让陷入“买买买”中的我们能够有所审视自己与消费的关系,找到一个更为理性的平衡点。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与消费主义浪潮相比犹如一朵小浪花,它的走红,或表明它激发了一部分人心中对于自我消费现状“不满”的共鸣,从这点看,它确实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不过,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让更多人变得更清醒,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