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的标杆意义

张淳艺

2021年09月15日08: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协同推进部分央属在京三级医院向京外,重点向雄安新区、北三县区域疏解;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设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有序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央属医疗机构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市域内资源薄弱地区疏解……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共同编制的《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日前出炉,勾勒出首都卫生设施规划建设蓝图。(9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现有三级医院约110家,二级医院140余家。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选评的临床医疗重点专科,北京达到了239个,居全国首位。由于拥有大量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少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北京也成为了“全国看病中心”。

不过,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仍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的现实问题。北京重点医疗机构多建成于上世纪的50到70年代,地理位置多分布在三环以内,造成北京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四环以外、郊区等地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短缺。不少患者需要市内跨区域就医,而这不仅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直接增加了医疗成本。

2015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北京统筹调整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资源薄弱地区的转移。

此次《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医疗资源疏解的目标和任务。“东城、西城禁止新设医院、门诊部和诊所”“市属医疗机构将向南部西部等地疏解”,为疏解医疗资源划出了硬杠,指明了方向;推进部分央属在京三级医院,重点向雄安新区、北三县区域疏解,有助于优化空间布局。

北京统筹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合理布局,让更广大公众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作为首善之都,疏解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也具有标杆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02.3万个医疗卫生机构、910.1万张床位、1580个三甲医院。不过,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外,城市内部也是如此。贝壳研究院通过对典型大中城市小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发现,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紧靠市中心,而周边城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呈四周放射状递减分布。伴随着城市化向周边城区的扩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被摆上日程。北京适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的优化调整,将会进一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崔元苑、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