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生命之重,点亮患者眼中的光(平行病历)
张宏伟
想起几周前门诊上的那一幕,我仍感慨良久。
“张院长,您知道被拒绝收治后我们心里那种滋味吗?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了,但是……”当时我在门诊见到的这位中年男性是患者的丈夫,说着说着,七尺男儿居然有些哽咽,“她还年轻,我们现在还不想走到最后那一步,我们还想继续看着孩子成长,哪怕只有一丝机会!”
男人的话语尽管略有些消沉,但当见到这个患者时,带给我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温和、平静、乐观和坚强。这是只有经过生活磨砺锻造出强大的内心才会有的特有眼神。
他爱人47岁,2006年因为左眼突出去就诊,诊断为左眶颅沟通脑膜瘤。当年11月份在当地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左眼突出好转,但出现了左眼视野偏盲,左侧眼睑下垂的情况,但不至于影响生活,术后规律复查的同时陆续做了5次伽马刀治疗。
本以为手术后生活能步入正轨,但却是悲惨经历的开端:3次颌面外科手术、2次口腔科手术、1次颈部手术,这十几年肿瘤多次复发,多次手术治疗,但就是无法切除干净肿瘤,而且手术遗留了很多功能障碍:一侧眼睛睁不开、只能单侧咀嚼食物、声音嘶哑、吞咽费力。
手术切除—复发—手术,又复发,再手术,还是复发……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承受如此多次的手术!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如此之坚强!
最棘手的是,这次复发的肿瘤体积之大远超想象:从眼眶处经一侧颌面部延伸到颈部的甲状腺水平,大小足足有10厘米还要多,口腔、耳鼻喉、颅内、颈部都有肿瘤。
不少兄弟医院会诊后给出结论:至少需要三次大的手术才能将肿瘤主体切除。
每一位患者都有被救治的权利,哪怕只有一丝机会,患者的信任,就是医者前进的动力。她的眼神、对待生命的态度,使我下定决心接诊。术前讨论时,特别邀请外院口腔科、耳鼻喉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设计、制定手术方案。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已经无法承受多次手术,因此方案的制定以一次手术解决为第一出发点,并邀请外院耳鼻喉专家共同实施手术。
术程尽管艰难,但还是按照术前计划方案,分三部进行了手术:首先切除咽旁、颈部及颌面部的肿瘤,然后行神经内镜下经鼻切除鼻腔及海绵窦内的肿瘤,最后开颅行中颅窝底及眶外侧壁肿瘤的切除,整个手术历时十一个半小时,最终肿瘤切除90%以上。残留了小部分伽马刀后没有活性的硬性肿瘤,建议她出院立即再辅助局部放疗。
但愿这种该死的肿瘤能够知难而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30年的从医经历,患者和家属的眼神让我百感交集:难忘哭泣忧郁的眼神,那是对病痛折磨的宣泄和无可奈何;难忘冷静、坚毅的眼神,那是对病魔的不屈不挠和生的强烈渴望;更难忘感激和托付生命的眼神,那是对医者的无限信任和支持。
也许这几年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更加不忍直视他们的眼神,多数让人心酸又心疼。希望我们能尽最大所能,托起生命之重,点亮他们眼中的光。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