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社会、学校、家庭都不可少

2021年06月01日08:38 来源:科技日报

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问题,被提升到法律高度。

5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在京发布《2020年度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该中心主任方增泉及其团队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论:家庭氛围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基本成正相关。

课题组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成了六个维度: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利用、网络信息分析评价、网络印象管理、网络安全认知和行为以及网络道德认知和行为。

根据研究,总体来说,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4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处于及格线以上,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网络印象管理维度得分最低,网络道德维度得分最高。

从个人来看,课题组发现了几个正相关:成绩较好的青少年,网络素养相对较高;青少年上网技能熟练度高,网络素养相对越高;而且,随着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增长,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逐渐下降。

从家庭来看,父母越频繁干预青少年上网活动,青少年网络素养得分反而降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氛围好,大部分网络素养评价维度中的得分都较好。

从学校来看,青少年在网络素养、技能课程上的收获,对提高网络素养有明显影响作用。课题组还发现,有移动设备规定的学校,青少年在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维度上的表现相对更好。

方增泉指出,赋权、赋能、赋义是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赋权,是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开展网络保护;赋能,网络素养教育是一种能力构建教育,让网络真正为青少年所用;赋义,则是要在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上进行网络素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落细落实。

基于研究,方增泉为青少年网络素养能力提升,给出了详细建议。

针对个人,可为青少年构建网络学习社区,提升他们的网络信息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网络印象管理能力。

针对家庭,家长需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增加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网,引导青少年识别有害垃圾信息;加强技术保护;在平等对话中提升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在教育上也要下功夫:完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学校承担教育的主体责任;改善课程设置,鼓励学校开展或融合或独立的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发挥社会大课堂育人的作用。比如企业、媒体可以进入学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在更广阔的层面,方增泉指出,政府需要完善法律与制度保障机制,传媒企业和技术平台形成行业自律与行业规范,最后,应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张盖伦)

(责编:崔元苑、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