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中国《反食品浪费法》4月29日生效

减少舌尖上的挥霍 全球都在忙活

武冰聪

2021年05月25日08: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历经四个月起草和两次审议,今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倡导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然而,五月初某选秀节目粉丝为了给明星投票打call而倾倒牛奶,这引发了全网的一致谴责。

  多年来,食物浪费和厨余垃圾处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英国曾被冠上浪费最严重国家的称号,每年庆祝万圣节,浪费的南瓜就多达1276万个。美国疫情期间,农业体系受重创,人手不足加上运输困难,农民被迫倾倒牛奶,砸碎鸡蛋,掩埋蔬菜。日本在食品安全方面很花心思,但商品包装上的“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却造成了食物浪费,为此政府推出可爱的花栗鼠“马上吃君”在大街小巷做反浪费宣导。法国自2012年开始,通过各项立法防止食物浪费,今年的最大目标是推广打包盒,让民众在餐厅实现光盘行动。“花园国家”新加坡致力于减少厨余垃圾,企业员工甚至专门建群聊天,分享免费食物信息。

  各国的这些办法会不会带给您一些启发呢?

  法国

  首个立法禁止超市丢弃临期食品

  2025年食物浪费有望减半

  说起有关法国食物的话题,精致的法餐令人印象深刻,殊不知与大量的食物垃圾作斗争才是法国最近几年最热门的话题。自2012年至今,法国通过立法对食品垃圾的治理颇有成效。

  Cozzo的评论员瓦西里萨·伊万诺娃在2020年7月的文章中称,近年来法国跻身“反食物浪费”革命的前列,由于各组织的努力,法国在Barilla中心调查的“食物可持续性指数”中排名第一。不过法国人并不满足,他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希望在2025年时将食物浪费总量减少到2020年的一半。

  早在2012年,法国就颁布了《废物管理实施法》,该法令对送往垃圾填埋场的有机废物量进行了规定,它要求私营企业有机废物年产量不得超过120吨。此后,法国又陆续将废物吨位限制大幅降低至每年10吨,并且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了超市、农业公司以及整个酒店业。如果企业违反规定超额运送废物,将被处以75000欧元(约59万人民币)的罚款。

  2016年2月,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法律禁止大型超市丢弃临期食品的国家。在规定中,只要是占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超市,就必须与慈善机构签订捐赠剩余食物的合同,而不得自行销毁食材,否则会面临3750欧元(约3万人民币)的罚款。

  同时私营部门和商家也在动脑筋想办法,让食物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试想你走进超市,看到食品海报上写着“不幸的柑橘”“怪异的苹果”,这些夺人眼球的名字是否会让你多瞄一眼商品?由于天生品相欠佳,这些食品的售价可以比同款商品低30%。实践证明,取名加减价的手法很有成效,在法国的第三大连锁超市Intermarche中,这个巧思给相关食品增加了24%的关注度,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有约1300万人参与了这次活动。

  2018年,法国议会还通过了《农业和食品法》修正案,要求各餐厅从2021年7月1日开始,必须给客人提供能重复利用或者可回收的餐盒,鼓励民众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这条法案致力于推广使用打包盒,并有望在2025年将餐厅剩饭浪费减少一半。

  英国

  追踪食物踪迹 学习保存食物

  众所周知,空心南瓜灯是万圣节的象征,按照传统习俗,人们把南瓜雕刻成各种形状,里面放上蜡烛,达到驱除恶魔的目的。然而,这项活动却引发了大量的食物浪费。以2020年万圣节为例,全英国消耗的2400万个南瓜中,有一半以上最终都被丢弃,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民众都没有意识到雕刻南瓜的肉是可以食用的。

  2020年10月,《卫报》的消费者事务通讯员丽贝卡·史密瑟斯,撰文揭露了这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丽贝卡指出,食品慈善组织“哈伯”,对3000名英国成年人进行民意测验,在参与调查的民众中,有七分之一的人觉得万圣节时用于雕刻的瓜类是不能吃的(除了南瓜,甜菜根、葫芦等食物也被用于雕刻灯笼),只有42%的人意识到被雕刻的瓜肉还能再摆上餐桌。根据调查推估,英国当年度用于庆祝万圣节的2400万个南瓜中,约有1276万个在被雕刻后就结束了使命。

  “哈伯”积极倡导减少南瓜浪费,并建议民众尝试新的南瓜食谱。该组织的食品计划负责人泰莎·特里克斯说,南瓜其实是非常好吃的食材,在烹饪时加上辣椒、生姜和小茴香等香料会十分美味。

  “在疫情期间,许多人从零开始学习烹饪食物,并且更加珍惜食物,因此我们敦促人们好好利用这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食物的每个部分。每年约有660万吨食物和饮料被英国家庭扔掉,因此让每个南瓜都被食用,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食物浪费所迈出的第一步。”泰莎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说道。

  在英国,食物浪费早在一战时就受到关注,为了有效避免浪费,政府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实行食物定量配给。当时还不乏趣味宣传海报,提醒民众利用厨余垃圾去养猪。虽然在反食物浪费方面觉醒较早,但近年来,英国仍频频因为浪费食物招来恶名,甚至还一度被冠上“浪费最严重国家”的称号。

  2020年1月,《卫报》称英国家庭每年浪费了大约450万吨食物,价值超过140亿英镑。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慈善组织积极出招。“爱食物恨浪费”是由英国慈善组织“废弃物和资源行动”所开发的消费者行动网站,他们邀请大家通过“追踪食物足迹”的方式,在网站上进行为期两周的食物日记,自我检查并尝试改进利用食物的方法。

  第一周的主要目标是记录被丢弃的食物,且须主要关注英国家庭最常丢弃的面包、牛奶和土豆,网站会引导使用者记录每天食物被浪费的原因、时间,以及由何人造成浪费等资讯。第二周的主题是食物保存,网站会引导使用者学习食物保存方式,例如将冰箱冷藏温度设定为5℃以下、使用冷冻功能,以及学习更多的料理等,培养大家成为惜食达人。同时网站还提供了检索功能,大家只要搜索食材名称,就能快速了解到各类食物的最佳保存方式、能否冷冻、如何延长保存期限以及相关菜谱。

  美国

  “倾倒牛奶”剧情重演 新鲜食物面临两难困境

  还记得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倾倒牛奶的经典案例吗?大量食物被白白浪费,让人心疼不已,相似的剧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再次上演。

  《纽约时报》2020年4月的报道揭开了农场浪费惨相的面纱。在爱达荷州,一名农民挖了好几条大沟,掩埋了重达100万磅的洋葱;在威斯康星州和俄亥俄州,农民把上千加仑的新鲜牛奶倒入了池塘和废料坑;在南佛罗里达州,这个为美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地方,拖拉机正在四季豆和卷心菜田里来来回回,把已经成熟的蔬菜重新犁回土壤里做肥料。

  这样的情景听起来令人心疼又错愕,农民的辛勤劳作付之东流,食物也惨遭浪费。但农田里的景象并不意味着生产过剩,超市货架几乎空空如也,供货不足的问题已经持续数周,人们争抢最后一盒意大利面和最后一卷卫生纸,都已经上了新闻。

  疫情暴发带来的恐慌和出行的不便,让美国民众开始持续囤货。《纽约时报》在2020年3月21日引用尼尔森调研公司的数据指出,从1月18日到3月7日,美国大米的销量增长了50%以上,肉罐头销量增长了40%以上,豆类、面食、花生酱和瓶装水等其他必需品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可见,民众囤货更偏爱能长久保存的食品,新鲜食材则需要经过食品店的加工才能获得民众青睐,农场里新鲜的蛋奶和蔬菜面临着需求减少和食品供应链断裂的双重窘境。

  新冠疫情暴发后,餐厅关门、酒店停业、学校停课,田地里的农作物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买主。超市食品销售的激增,远不足以消化早前种下、原本要提供给学校和企业的易腐食品。疫情以来美国的食品浪费量十分惊人——根据美国最大的乳品合作社“美国奶农”估计,农民每天倾倒的牛奶高达1400万升,单是一个养鸡场每周就会销毁75万枚未孵化的鸡蛋。

  尽管许多农民表示,他们已将部分过剩食物捐给了食物赈济处,或者“流动送餐车”等慈善项目,但这些项目也面临着困境,比如慈善机构的冰箱和志愿者有限,不可能运输和保存太多的易腐食品。

  同时,疫情以来工人缺乏、运输行业受到持续冲击也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香港端传媒的评论文章直指美国食物供应链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数量不足且许多工人身份不合法,运输受阻导致货物外销难;农场里的非法劳工担心丢掉工作,不愿意接受核酸检测,但是只要一人感染,整个农场就会被关闭,从而停产。比如,田纳西州东南部的埃文斯维尔村便传出一个农场有200名外籍工人一经检验就全部确诊的消息;在佛罗里达州的伊莫卡利,也有1000位农场工人确诊感染病毒,他们才刚采收完马铃薯,正准备北上去采收其他作物。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情形与农场类似,大货车司机在疫情期间征调困难,使食物供应链岌岌可危。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农业等规模庞大的行业一时难以改变运作方式来适应巨变,大量的浪费不得不随之而发生。当农民们把蔬菜犁回土地做肥料之后,就要再次播种同样的作物,毕竟,他们期待着下次采收时经济已经恢复了正常运行。但如果食品服务业仍处于停摆状态,新种下的作物恐怕也难逃做肥料的命运。

  日本

  “马上吃君”花栗鼠积极宣导 “反浪费菜单”巧用厨余做食材

  日本的各种网红小零食,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在食品精美的包装上,“赏味期限”十分常见,它提醒消费者最好在什么时间之前把这包食物吃完。除此之外,“消费期限”也是农产品包装上最常见的提示。这些出于食品安全考量而打造的标志,却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浪费之源。

  每年,日本有超过650万吨的食物被浪费,其中超市产生的食物浪费多达数十万吨,将临近“赏味期限”的食物丢弃成了惯例。日本环境省为了拯救食物,打造出了萌宠吉祥物“马上吃君”,请各式贩卖店张贴,希望通过花栗鼠囤积食物的特性,提醒消费者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把食物好好地囤积利用起来了。

  “马上吃君”的宣传海报上写着“赏味期限代表在这之前都很好吃,先买的东西先吃掉是最好不过了”,希望以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过度购买,而且要注意过期时间,先买的先吃,通过优化顺序而避免不必要的丢弃。

  除了张贴宣传品之外,环境省还推出了“七日挑战!食物浪费日记”活动,由“马上吃君”带领消费者认识家中可能产生食物浪费的环节,并且提出改善的建议。“马上吃君”不光负责宣传,还担任小客服,给大家讲解不浪费有哪些好处:它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海外进口,维护食品安全这样的高深大道理出发,同时也告诉民众,把食品都吃进肚子也是给自己省钱。最后“马上吃君”还感性地告诉大家,食物是很多人费心生产出来的,不浪费食物也就是向辛苦付出的人们表达感恩。

  除了柔性措施,立法反浪费也在日本实行开来。令和元年(2019年),日本通过了《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从中央到民间都开始减少食物浪费,并以内阁府消费者厅及食品安全特使为首组成委员会,邀请各省大臣及专家学者担任委员,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着手,厉行减少食物浪费的目标。

  在法案中,每年10月被定为减少食物浪费月,并将10月30日定为食物浪费削减日,据说在这一时期,“马上吃君”的身影会格外频繁地出没在全日本的大街小巷。

  新冠疫情暴发后,在抗击一波波病毒浪潮的过程中,食物供应链的中断反而为减少食物浪费带来了转机,《日本时报》今年1月30日发文探讨了COVID-19迫使日本人重新思考减少食物垃圾的办法。疫情期间,许多餐馆取消堂食,只提供外送服务,并且由于供货不足,缩减了菜单上的部分餐点。这样的做法避免了餐厅大量囤积食物,以及准备餐点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食物浪费,虽然在疫情之后这一模式很难持续,但它仍然给关注食物浪费的组织提供了新思路。

  更神奇的是,为了引领杜绝食品浪费的潮流,去年12月,东京Sakanoura Rojitei Yasaito餐厅的厨师铃木纪之,推出了“九道菜尝鲜”反浪费菜单。他巧妙利用厨余做食材烹饪料理,里面甚至包含了菠萝的果皮。大厨利用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食材,希望在疫情暴发的艰难时刻,制造话题以引起民众对食物浪费的关注和讨论。

  新加坡

  公布“减少厨余”指南

  反对浪费从娃娃抓起

  新加坡素以“花园城市”的美名享誉世界,不仅城市面貌整洁美观,依托便捷的运输,在当地还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小吃。然而We People平台却注意到在这些美好之外,食客浪费行为导致这个国家正经历着食品垃圾带来的巨大威胁。

  新加坡政府网站“迈向零浪费”栏目今年2月公布的资料显示,厨余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过去10年间,厨余垃圾量增加了20%。以2019年为例,新加坡产生了7.44亿公斤的食品垃圾,相当于每人每天倒掉两碗米饭,可以填满51000辆双层巴士。以家庭为单位计算,每天每户平均生产的1.5公斤垃圾中,大约有一半是食物垃圾,其中大米、面条和面包是最常见的浪费食物。

  受限于自然条件,新加坡本土食品产量有限,约有90%依赖进口。大量的食品浪费引发进口需求的增加,而扩大进口很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同时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更多的垃圾意味着国家需要建设配套的废物处理设施,比如将垃圾转化为能源的工厂,或者可以焚烧的垃圾填埋场。然而对土地资源稀缺的新加坡来说,这都非常困难。

  从宏观上看,人们浪费的每一点食物都给整个地球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当我们在浪费食物时,用于种植食物、将食物运送到餐桌以及加工和烹饪食物的所有资源也都被一起浪费了。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制造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因此,为了解决食品浪费这个至关重要的难题,新加坡政府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聚焦“反食品浪费”的宣传和展览。新加坡特地培养了400多名“减少食物浪费”大使,深入社区做宣传。第二是为食品制造企业和超市等零售机构开发减少餐厨垃圾的指南,从供应链当中减少食品垃圾。最后,反对浪费要从娃娃抓起,“爱你的食物@学校”计划正在新加坡10所试点学校展开,不仅向师生科普知识,还带领他们亲身体会处理垃圾的复杂过程。

  除了对食品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节流,新加坡还致力于创造新方式处理剩余食物。根据自媒体We People的分享,2019年时新加坡星展集团设立了“新加坡食物分享”员工聊天群,有超过500名员工进群,每天分享旗下物业的自助餐剩余资讯,让有需要的人自行领取。《海峡时报》去年11月访问了鸡蛋农场“嚼氏农业公司”,他们正在尽可能多捡出破裂或表皮脏污的鸡蛋,加工成液态鸡蛋再以较低价格出售。以类似方式被利用的食材正在逐渐增多,例如冷冻鱼切片之后剩余的碎块,被食品厂用于熬煮汤料;品相有瑕疵的水果和蔬菜也在卖场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促销,鼓励人们将它们带回家。

  近年来这些点子颇有成效,新加坡的废弃食品数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慈善组织“食物-资源”的联合创始人MS JANET LEE表示,“我们应当抢救食物以减少浪费,毕竟,我们应该养活的是人们,而不是垃圾箱。”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