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阎河人家

柳长青

2021年04月10日0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阎家河镇,是湖北省麻城市的古镇。今天的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阎河。

  阎河因其境内有唐代的柏子塔、明代李贽讲学的钓鱼台和十里桃林春色而闻名遐迩,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镇。到2014年,阎河的贫困发生率还超过百分之二十。经过连续多年的脱贫攻坚,这里的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麻城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今,走进一户户阎河人家,眼中所见皆是新生活的火热场景,耳中所闻都是振奋人心的时代变迁……

  刘世卫家的新房

  刘世卫是麻城市阎家河镇阎家河村六组村民。时隔一年多,我们再次相见时,他正在给新建的房子整理院落,为乔迁作最后的准备。

  我问,怎么不声不响,就盖起一座新房了?刘世卫放下手里的铁锹,说这房子是去年开建的,慢慢修整,直到现在才基本完工。他向我们介绍说,房子上下两层,有两百多平方米,总共花了三十万元,一部分是找开公司的舅哥借的,另一部分是这两年跑运输和妻子打工赚来的。

  我们去刘世卫的老屋转了转。老屋离新房只有两百多米,也是两层小楼,外墙的红砖都裸露着,有的发黑,有的长满了青苔。虽然如此,屋内的地面却干净整洁,桌椅等家什收拾得整齐有序。

  这老屋我来过三次,每次都没见到女主人。这一次才问清,二十年前,刘世卫的媳妇就经人介绍,到厦门打工去了。刘世卫留在家中,除了种好承包地,更主要的工作是在附近跑短途货运。虽然有爷爷奶奶搭把手,但刘世卫还是得既当爹又当妈,料理家务,照看孩子。

  令刘世卫欣慰的是,他的三个孩子都很争气,每个学期都要为他拿几张奖状回来。他们相互比拼着,拿回了一张又一张奖状,慢慢贴满了老屋的两面墙壁。

  2015年年初,一场大雪覆盖了远山近岭和周边大小村庄。货运跑不成了,刘世卫就趁着下雪在家歇息。没想到在家歇着,人却突然晕倒了。送医院一查,是心肌炎,麻城治不了,转到武汉同济医院。这一年,他十八岁的大女儿正好考上大学,已经十一岁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也在上小学五年级。他这一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本就不多的存款,连经济来源也断了。通过精准识别,他在这一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益于政府对贫困户的政策支持,刘世卫的医药费报销了大部分。大女儿上大学,申请到每年五千元的助学贷款,一对双胞胎也获得了每人每年一千多元的国家助学金。虽然三个孩子的生活费等开销,还要靠他们夫妇提供,但最大最急的问题已经解决。出院以后,刘世卫需要休养,干不了重体力活,村里就给他提供了相对轻松的公益岗位,还为他申办了四万元的小额信贷。待到2017年,刘世卫感觉身体好多了,就筹钱买了一台二手车,重新干起货运。

  没有合适的运输活计干的时候,刘世卫家的收入怎么办?生活会不会受影响?面对我的疑惑,刘世卫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不会,不跑运输的时候,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村里镇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很关照,站岗守卡、消毒消杀、打扫卫生、分发物资之类的有偿岗位,都尽量安排贫困户来做。

  我说,那你就是一个坚定的脱贫户了。刘世卫点头道:“对,坚定的脱贫户!”说完又笑了,那么自信。

  合作伙伴成了亲家

  驱车来到凉亭村时,接待我们的村妇女主任说要带我们去看一户特别人家。我问,他家有什么故事吗?她说,他的本事大着哩!

  故事的主人公曾红文,是该村八组人。1967年2月出生。他看上去身材魁梧,谈吐清晰,要不是妇女主任介绍,我真不知道,坐得端端正正、睁着一双大眼的曾红文是个完全失明的盲人。

  曾红文的妻子比他小八岁,也有残疾在身。加上曾红文八十三岁的母亲十年前也突然失明,这个家庭祖孙三代五口人,三人有残疾。令人宽慰的是,这对残疾夫妇生养的一儿一女都身体健康。

  2015年,曾红文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麻城市、阎家河镇和凉亭村派来三名干部,正式与他家结对子,进行帮扶。他们为曾红文家争取到了政策范围内的最大扶持——他家每月享受低保,又因有三个残疾人,还有额外困难补助和重残护理补贴。

  曾红文以前曾为生产队放过牛。我听说过盲人操琴、盲人说书、盲人按摩,但“盲人放牛”却是第一次听说。曾红文喜欢结交朋友,而且远近还真有几个够意思的朋友。于是就有做牛生意的朋友,在交易空档期,将牛委托给曾红文放养,每次给他四头牛,一天的工钱就有八十元,放养周期三个月。一年下来,曾红文放牛的收入就有七千多元。

  尝到甜头的曾红文又想,能不能在替人放牛的同时,赊两头小牛自己养呢?至于赊牛的钱,可以等到卖牛时再扣。揣着这个想法,2019年开春后,曾红文找到了闵集乡海行新村的袁绪宝。袁绪宝家也曾是贫困户,靠买牛卖牛脱了贫,经营的牛逐渐多了,也愿意找会养牛的贫困户来帮忙。袁绪宝同意赊给曾红文两头小牛,但见他是盲人,终究有些不放心,于是有事没事就过来看一下。一来二去,就像走亲戚一样,有时袁绪宝一个人来,有时夫妻两个一起来。到曾家来多了,曾红文出落成人的女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袁绪宝有个儿子,二十六岁,初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还没有女朋友。于是袁绪宝夫妇就起了两家结亲的心思。两家的儿女交往后,也都愿意结这门亲。养牛的合作伙伴就这样成了亲家,算得上是脱贫路上的一段佳话。

  现在,袁绪宝仍然只赊给曾红文两头小牛,这是要亲兄弟明算账的。但作为亲家,他又另外送给曾红文两头小牛,这是分文不取的。再加上自有的母牛,曾红文已经养了五头牛。扶贫政策帮扶再加上放牛养牛的收入,曾红文终于在2019年实现了脱贫。

  宏亮汽车修理店

  我们来到镇区边的一家汽车修理店。店的主人叫胡威,是阎家河镇桂花村五组村民,1986年6月出生,今年才满三十五岁,却已经干了十多年的汽车修理。

  胡威八个月大的时候,家中失火,燃烧的尼龙蚊帐落在他稚嫩的脸上,面部受伤,一只眼睛的视力和一只耳朵的听力也严重受损。不幸的遭遇没有击倒胡威,反倒让他自立自强的念头更加强烈。他读完初中后,就想拜师学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麻城市区的一位汽车修理师傅接受了他。就这样,胡威正式拜到师傅门下,当上了汽车修理学徒。

  胡威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手脚勤快,深得师傅喜爱,师傅精心传授技艺,胡威心满意足,对师傅更是心存感激。学满三年后,胡威按规矩可以出师,但为了报答,他又帮师傅干了四年。待到胡威回到阎家河自立门户,辗转几个地方后,终于下决心,办起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店。

  胡威能够成功开店,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给他的扶持。胡威和媳妇都是残疾人,他家在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和伤残护理补贴。修理店开在他自家新盖的房子里,盖房开店的钱,也多亏了老家房子的危房改造补助,还有镇里帮着申请的小额贷款。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借款,才把这个店办起来。店址选在进出阎家河镇的主干道边,这里车来车往,是个搞修理的好地段。房子的一楼是修理店,可以同时容纳两台小汽车。二楼住人,三楼主要用来放杂物。

  现在的胡威,有自己的楼房和修理店,日子过得简单安稳,充实而又幸福。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他都守在店里,接待新老客户。他说,他要靠过硬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吸引车主。

  闲聊中他还告诉我,2019年,他还清了贷款,实现了脱贫,还被评为阎家河镇脱贫先进,到镇里的大会上领回了一个大大的奖牌。

  临走时,我才看清他的店名是宏亮汽修。问其来由,胡威说,师傅的店名中有个“宏”字,“亮”是他儿子胡亮的名字,所以就叫宏亮汽修了。从店名看得出,胡威对师傅真是一往情深,也看得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这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愿他的日子越过越好。

  几户阎河人家,只是麻城五万七千多个脱贫户的缩影。脱贫摘帽,正是他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0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杨光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