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作业写不完怎么办?小编来支招

2021年03月28日09:01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教育部称,2021年全国中小学要实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即当天作业随堂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关于家庭作业的提案也频上热搜,天下家长学生苦泛滥的作业久矣。关于那些年总有那些写不完的作业,小编有话说!

  一个假期也写不完的作业,总是能在一个晚上完成

  高中第一个寒假快结束的时候,儿子棉哥有点慌——作业没做完。听到消息的瞬间,我的笑容渐渐凝固——在过去的9年18个假期里,棉哥每逢开学前一晚赶作业的场景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准慈母”,在这些夜晚里,除了端茶送水,我也尽过了一些不知道该不该尽的职责,比如,帮忙写作业。我贡献了我的写作能力和模仿小学生字体的能力,为棉哥写了一篇又一篇记录假期故事的作文。这真的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因为必须尽量写得幼稚而有趣。

  奇迹般地,一个假期也写不完的作业,总是能在一个晚上完成。这种“超能力”就这样伴随着棉哥的成长而成长。

  我问棉哥:“您不会重蹈9年来的覆辙吧?”棉哥不是十分肯定:“我觉得应该不会。”这个寒假,棉哥的表现其实有别于过去的那么多个寒假,我很少看到他摸鱼的痕迹。他的学习强度之大,令我非常担心,时常问他“撑得住吗”“能吸收吗”?而在小群里把微信名改成“开学考全级第一”的棉哥,最多的一天能上4节课外班。有一些天他的行踪是这么安排的:早上7:30上语文课,下课赶10:30的物理课,下课吃饭、休息、写英语作业,赶下午4:00的英语课,英语课后吃饭,写数学作业,赶晚上8:30的数学作业,晚上10:30下课回家,写语文作业以应付第二天早上的语文课……每一天都没能腾出时间写寒假作业,棉哥的觉悟是“只有春节期间才能疯狂补作业”。

  寒假的最后几天,棉哥推掉所有课外班,陷入全天候冲刺作业的状态中。除了作文尚能应付,数理化能力根本达不到高中水平的我,无从插手,只能悻悻地当起“全职饲养员”。心疼的时候,我怂恿他“有的作业别写了”“没必要的可以偷工减料”,但有着伟大目标的棉哥没有同意。

  开学第一天,棉哥凌晨三点完成了作业,安然睡去。放学回家后,他骄傲地说,不少同学开学第一天忙着补作业,有的估计要两三天才能补完。

  开学考如他所愿,全级第一。然而,棉哥把微信名改成“期中考全级第一”。我感到有点欣慰,有点好笑,有点心疼。棉哥真的长大了。

  不用检查作业的日子,就很美妙

  作为一名“小六”家长,要问我一年里面最快乐的时光,无须思索脱口而出就是每个学期考完试那几天——既无常规作业又没假期作业,通常课外班也未开课。娃轻松,我也轻松,不用追作业、检查作业的日子,于我就很美妙。

  “你预计还有多长时间能完成?”“××科做完了吗?”每天晚上,这些都是我很不想问,又不得不问的问题。娃的学校作业不多,但他好奇心太强,从低年级开始就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课外书,晓之以理、严防死守也效果甚微。看书的时长比真正做作业要多得多,几年下来,书看了不少,也落下做作业拖拉的毛病,于是我也有了追作业的功课。

  随着作业量的增加,这个问题在四五年级时最为突出。参照主流建议,我尝试过设定熄灯时间,到点没有完成作业也必须停下来,上学交不了作业的话,就接受惩罚。但这个做法遭到了娃的强烈反对,他坚决不肯执行。

  我转而采取B计划,放学后在学校旁边的快餐店做作业,按照作业量,正常速度一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也避开了下班高峰期的拥堵。娃同意了这个方案。实践初期,他需要两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作业,但比在家耗上四五个小时已经是很大进步,后来又提高到一个半小时左右。完成作业回家路上,我们可以享受一段“有讲有笑”的时光,而非追作业的“剑拔弩张”。

  由于疫情原因,这个方案后来不得不中断。因疫情改变的还远不止这点。过去,我暗暗庆幸过他只是喜欢看书,不玩手机。但经历几个月在家上网课的时光,游戏、视频代替课外书成为娃的心头好,痴迷程度更甚。他提出将完成作业作为换取游戏时间的奖励砝码。我没有直接接受,原因有二:一是这样完成的作业只有速度提高而无法保证质量;二是他目前的自控力难以抵御游戏的诱惑,口子一旦开了就免不了因“讨价还价”持续争执。

  所幸进入六年级,由于“小升初”学业任务的加重,虽然“瘾”在,但能够挥霍的时光却越来越有限,娃完成作业的速度相比过去有了进步。特别是暑假、寒假的校内作业,几天时间按质按量完成。每当跟娃因作业怄气的时候,我最佳排解方式就是想想自己读书时也会不想做作业,工作中也时常憋不出稿子。换位思考,娃也不容易。这样,是不是舒服多了。

  作业的痛苦,还不仅在于多

  我家大宝浩浩今年11岁了。说起他的作业,我经常觉得庆幸,还好我身体素质尚可,没有什么严重的基础病,否则陪他写作业真的有生命危险。然而,陪他写作业的痛苦,与其他家长并无太大不同,无非就是经常看到以下场景我的情绪会突然失控:坐在那里玩东玩西,专心抠桌子;假装写作业,然而笔不动;只要离开视线他就会做别的事情,等走过来时才跳回椅子上。

  其中,他最能让我突发脑出血的事情就是,写字总是会倾斜成一定的角度。为这事从二年级就开始打他,到现在仍无任何改进。而且,最常见的字也错得离谱。最离奇的现象是,我看到他又写错了字暴跳如雷,但一看他的字会立刻被催眠,让我自己也疑惑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不是这样,甚至忘了正确的写法。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说实话并无新意。然而,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作业的事情有了新的认知:

  他在网上百度,研究了一个问题,然后把网上的东西抄下来变成作文的第一段。而且,还详细列了一个思维导读,严格限定了每一段要写什么。我对这种作文法向来极不认同,这与八股文有何不同?于是,跟他讲了好久,要求作文要言之有物,要有灵性。要顺着自己的思路,讲自己想讲的话。局限于形式,形式就会带着内容,而形式一旦决定了内容,其实内容就消失了。要用事说理,而不是用理带事。为了示范,我自己口述他记录,写下一篇作文。

  想当年,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拿过作文大赛大奖,对作文相当有自信。后来两天,我一到家就问老师的评价怎样。终于,第三天浩浩生气地说,你的作文的确成了范文,但是是差作文的范文。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说,“你把开头给吃了吗”。原来,是因为没有按老师要求的套路来,第一段的要求就是要先说理,不按规矩来就是不行。

  所以,作业的事情,透露的不是作业本身,更是某些人教育理念的陈腐。在这种陈腐套路的理念面前,作业会如同这篇作文一样,让孩子失去本心本性,问题远比作业负担大更严重。

  孩子做作业磨蹭,极大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

  每当痛心地控诉我家娃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令人发指的磨蹭程度时,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但凡你把看电视、打游戏那股分秒必争,专注投入的劲头分一半给写作业,你就是一个学霸。”但由于这句话他太过于耳熟能详,已经无法在他的内心掀起任何波澜,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能做到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娃目前上三年级,我认真评估过他的作业量,如果不磨蹭,一个小时左右完成是可以的。可是,他在做作业之前仪式感过强。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要沐浴、更衣,随之告知我们,中午没有吃饱,需要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水果、冰激凌、酸奶、糖水皆可。洗洗涮涮、一吃一喝之间,大半个小时过去了。吃完后,他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说:“好累,我再休息五分钟。”一坐一躺之间,15分钟过去了。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充分准备后,娃终于坐在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然后他突然又进入了冥想状态,双手垂于身旁,目光呆滞注视着白色的墙壁。我大喝一声:“赶紧写作业!”才能把他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又充分展现了人的矛盾和多变性。在学校一整天都喝不完350ml水的他,此时动不动就喊渴。外出时常半天都不用上一次洗手间,做作业却一会儿要尿尿,一会儿要拉臭。几番折腾下来,没有两个小时,作业绝对做不完。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孩子做作业磨蹭,极大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课内作业都费了老劲才能完成,根本没有时间去上课外辅导班。在焦虑和庆幸中反复横跳的我,终于在上周爆发了。孩子在家做除法竖式的家庭作业全错,我气不打一处来,开始痛陈家史,从他外公如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来到大城市安身立命;到我如何十余载寒窗苦读,才能考上重点大学,在这偌大的城市里,占据写字楼里一个小小的办公桌。娃显然被我的气势震慑住了,那天做作业效率奇高。当晚,孩子的外公重新教了他一遍除法竖式,孩子认认真真学,能做到七位数除两位数了。那一刻,他特别有成就感,高兴得上蹿下跳。我们说:“你看,好好学,你就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那天,娃的日记是《为什么要认真学习》。他写道:“认真学到了知识是很高兴的,一直认真学就能一直高兴,就进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希望这一次,他是真的开了窍。

  专家支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河第一小学心理科组长 肖冬梅

  孩子的写作业磨蹭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抗争,背后是亲子关系没建立好,也是家长自身的焦虑没处理好,这会导致:

  一.孩子用磨蹭来挣得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二.孩子用磨蹭来与父母抗争:我要做自己,请你不要来控制我。

  所以,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流动的情绪要温暖而愉快。

  二.在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需求与选择,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三.对于某些一定要遵守的时间最好使用闹钟,而不是由家长来提醒,因为人工提醒会有很大的情绪性。尤其是早上叫醒、出门上学、晚上睡觉等。

  四.分清孩子与家长的责任,孩子磨蹭造成的后果孩子要自己承担,家长不要替孩子焦虑,更不要替他承担。但是在孩子承担责任的过程,家长要给予温和的鼓励,不要讽刺、谩骂。

  五.建立积极的口头禅:你能更快的,试试看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林琳、陶开河、廖靖文

  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林琳、张宇

(责编:杨迪、张文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