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
基本建成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最严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和技术水平适应标准建设需求,食源性疾病调查溯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有序推进。近日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会议提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要在“十四五”规划元年开好局、起好步。
科学评估冷链食品疫情风险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人物同防”工作部署,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工作。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后,紧急部署对冷链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污染监测。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从冷链食品包装物上分离培养出活病毒,指出进口冷链货物装卸等环节的工人是高暴露风险人群。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系列冷链食品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和技术指南。
会议要求,卫生健康行业仍需毫不放松抓好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从业人员防护为重点,做好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等工作。推动冷链食品防控技术能力和从业人员防护水平全面提升,扎实、规范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评估研判,为有效阻断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提供科学支撑。继续做好冷链食品相关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
加速撰写“中国食品法典”
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方面,一方面要聚焦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研制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门类齐全、条理清晰、便于检索和执行的“中国食品法典”。另一方面要聚焦完善制度机制,打造高水平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压实各方责任,强化质量管控。
会议提出,巩固完善新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全方位的“最严谨”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对现有标准体系开展系统性评估,启动20余项急需标准制修订。开展食品安全通用标准的系统性回顾和修订,严控新标准立项。继续推进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通用标准的再评估和修订,增补检验方法标准,使标准范围覆盖我国主要食品类别,涵盖已知安全风险因素。强化监测评估与标准的衔接,将标准制定亟须解决问题,纳入风险监测和评估计划,将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纳入标准立项依据,夯实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
我国已连续14年担任国际食品法典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去年又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协调员。要以此为契机,强化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地位作用,深度参与重要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和协调,强化区域交流合作,助力中国传统特色食品走向海外。建立本领域国际区域合作交流新机制,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提升风险监测研判能力
在防控新冠疫情的特殊形势下,全国食品安全形势继续稳中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贵州、吉林等省开展学校食源性疾病专项监测评估;云南省强化野生菌中毒防范,中毒事件和中毒人数明显减少;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及时发布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贝类毒素中毒预警信息;浙江、广东等省监管部门基于风险监测评估结果,开展农残、真菌毒素专项整治行动。
会议要求,强化医防结合,压实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责任。健全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互补开展流调的工作机制,强化首诊医生对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和初步流调责任。探索建立食源性疾病直报预警机制,在有条件的省份推行应用非靶向监测技术,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集中攻坚研发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模型,强化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应用。研究绘制我国重点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地图”。各地要加快建立省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专家团队,结合辖区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和风险点,积极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研判,为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细化营养健康年度任务
会议要求,继续推动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年度任务。统筹规划各地、各部门营养健康年度任务分工,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加强营养相关标准和工作规范研制,组建各级营养健康专家团队,逐步培养建立营养师、营养指导员队伍。探索区域营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驱动食品营养产业发展,抓好营养健康食堂、营养健康餐厅等试点示范建设。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四川、云南、吉林、福建、贵州、新疆等地制定地方标准,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企业经济效益达4亿元。下一步,各地要巩固营养扶贫成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营养促进政策,抓紧完成特殊地区特殊人群膳食营养指导的制定修订,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深入参与健康乡村建设,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突出问题向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