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以人民名义、宏战疫伟力促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也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创立于1923年,是湖北地区首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医院有首义、光谷、洪山等多个院区,共开放病床5200张,设置涵盖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临床医技科室127个,是全国专科最全的综合医院之一。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血管内科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9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海外,2019年门诊量539.6万人次、诊治住院病人23.7万人次(含日间病房1.2万人次)、开展手术10.3万台次。
一、以人民的名义,凝聚战疫磅礴伟力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党委坚持“医院就是前线,病房就是战场”,勇担龙头救治医院责任。医院共投入4000张床位、5000多名医护,负责10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在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武昌方舱、武体方舱4大抗疫主战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510人,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首义院区承担新冠患者和非新冠患者双重救治工作,提供新冠床位400张,累计收治新冠患者514人。检验科在全国医院最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验量超25万人次。放射科开发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检出病变平均只需1.33秒。东院区联合包括李兰娟院士团队在内的全国12省市14支医疗队共3500余名医护协同作战,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624名。组建战时医务处、联合护理部,建立医疗队联席会制度,成立联合救治专家小组、降低病亡率专家小组,组建气管插管小组、血净小分队、气切小分队、中医药小组等专业小组,运用ECMO、人工肝、干细胞、血浆置换等各种适宜尖端技术,危急时刻紧急盲穿大血管、徒手上临时起搏器,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挽救生命。救治新冠肺炎孕产妇56人,迎来了23个新生命,做到“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支援金银潭医院,26名勇士接力,创造普通病房改造ICU“全国样板”,承担最为繁重的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任务。武昌方舱医院破冰前行,“党建引领、医患联管”,实现“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武汉体育中心方舱接受中国-WHO新冠肺炎联合专家组到访,向世界推广。托管武汉市第九医院,两天内完成415名重症患者收治,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成功开展湖北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者终末期肺移植手术,并作为全球首例肺移植新冠患者康复出院。开展医务人员心理“援助”,研发国内首套在线抗疫心理支持系统综合平台——“强肺心理支持系统”。积极开展派遣专家下基层帮扶和远程诊疗,对疫情严重的医联体医院开展远程手术和教学查房等医疗救治和指导工作百余次,提升基层医院抗疫能力。在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医院又先后受命驰援黑龙江、吉林、北京、香港、新疆等地,承办30场新冠肺炎疫情诊疗和防控学术研讨国际视频会议。
二、加强常态化防控,抓实抓细复工复产
医院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科学推进复工复产:
医院严格按照省市防控指挥部要求,全面部署“十个一”举措应对秋冬季疫情反弹,编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定期督查持续改进,保质保量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全员“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督查”活动,6300余人参加全省线上培训并通过考核。进一步完善医院发热门诊建制,加强发热门诊人力资源建设,新建符合疫情防控标准的发热门诊楼,并单独配置CT,最大限度满足防控需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控患者就诊流程和医护防护级别,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按照“平战结合”原则,主动谋划一批“十四五”重大疫情防控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医院传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防控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院日常诊疗服务提出了严峻考验,医院根据防控要求、疫情变化和诊疗恢复情况,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和服务流程,用防控促生产、用生产促防控: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在门诊外草坪、急诊科外、民康楼大厅等开阔地带设置候诊区,规划并不断调整就诊通道,把好分诊关卡,落实消毒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常态化设置发热门诊,充分发挥其防控哨点和预警作用,极大地减少了门诊就诊风险。针对门诊患者流量变化,设置潮汐式服务窗口,增加自助机的在线支付方式,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规范病房及楼栋封闭管理,在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形成“双分诊、双缓冲,双配置、双保险”工作模式,获全省乃至全国广泛推广。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感控办、感控督导员组成的感控督导小组,设置感控督导员,采取固定点督导和流动岗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感控督导,重点科室还设立了科内督导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于2020年2月3日获得全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资质。疫情防控期间,“武大云医”进入大众视野,开展免费图文问诊、免费音频问诊、视频问诊、线上药品配送到家、重症慢病患者无卡结算等服务,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成为了线下医疗的前端与延伸,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就医就诊需求,解决了广大复诊患者疫情期间“看病难”、“开药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线下诊疗压力。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变化,“武大云医”将服务重点扩大至慢病管理等领域,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和AI智能预判,联合社区家庭医生为慢病患者提供全流程规范管理,降低慢病患者再住院率。“武大云医”通过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丰富了线上服务内容,涵盖了网络问诊、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功能系统模块,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三、落实功能定位,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主动适应患者健康观念和就诊需求的转变,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根据患者流量变化,医院新增全科医学科、放射介入病房,推行外科复兴战略,扩大日间诊疗范围,提高周转效率;针对二孩政策,扩充生殖儿童医学中心,开设儿科夜间门诊;开展急危重症一站式诊疗,为高危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创伤等开启“绿色通道”;以器官为中心搭建MDT诊疗团队,如肺高压、食道异物、眼部疾病介入治疗、消化大出血、高危孕产妇等;推行加速康复外科建设,助力患者更快、更好地重返健康。
明确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危重患者诊治的功能定位,围绕质量与效益,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启动医院“十四五”规划,关注学科质量、病种质量和手术难度,强调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CMI、总权重等指标。针对临床重点专科、医院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和平台学科,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强调学科发展深度,加强器官移植学科建设,医院心、肝、肾、肺移植数量逐年攀升,完成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者终末期肺移植手术,并作为全球首位达到出院标准的肺移植新冠患者顺利出院。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不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提升质量内涵:严格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针对重点时段、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多部门联合开展医疗质量综合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持续改进;重点管控低风险组死亡病例、超长住院病例、异常用血病例、潜在纠纷病例等,主动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规范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规范病历书写和医嘱管理,强化病历质量。
四、加强精细管理,促进临床高效率运行
依据医院运行现状,重点对效率指标进行目标值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严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加强辅助用药管理,辅助用药采购量逐年递减,对科室、个人使用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内部排名公示;基于国家和医院管控目标,核定各科室药占比、耗占比控制目标,制定奖惩结合的绩效分配方案,定期分析、动态追踪;加强十大单病种和医院前20位病种的管控,同时利用单病种数据筛选费用异常、诊疗行为异常等风险性个案;基于今年疫情防控实际,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值,并作为引导性指标实施管理,引导科室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运转效率。
创造性地使用质量、效率、服务等指标重构医师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医师能力和付出,并将这一评价体系广泛应用于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薪酬绩效和专科评审:将相关指标纳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激励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运用评价体系开展科室绩效考核评价,评选全院医疗质量奖,做到横向可比、综合评选、质量效率取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供稿 案例号:203104694)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