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逐梦前行,只争朝夕——记消化内科疫情下内镜逆行阑尾炎手术的开展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作为全国唯一直属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甲职业病专科医院,在不同历史时期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不断开辟新的征程,接续创造新的辉煌。植根于华西第四医院的消化内科自建科之日起,为患者服务的“诚心”与担当奋进的“初心”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自筹谋创建到成熟运行, 消化内科在医院的引领下,将“仁心妙术”的科室文化与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的医疗实践紧密相融,推动医院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作为一支拥有含博士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专业技术团队, 消化内科始终秉持“视患者如亲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护民 消化系统安康”的人文理念,在医院的带领下攻坚克难,敢为人先, 率先在四川省开展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急性阑尾炎 内镜保守治疗、省内首例内镜下经直肠入路 NOTES 保胆取石术获得 成功。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展,将开拓创新的种子在华西四院一脉相承 的文化源泉中萌芽生长。
2020 年年初,武汉全面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 华西第四医院启动新冠防控应对工作部署,消化内科积极响应,全体医护多次主动请缨希望加入到抗疫最前方,并在抗击新冠赴武汉志愿 者及医院新冠病毒防控志愿者报名中自愿写下请战书,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众志成城,科室向武汉捐赠了心电监 护等重要物资,并主动提出为抽调科室支援人员,帮助抽调科室各项 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专业性质,消化团队未能奔赴前线,却出色地完成了守住后方的任务。
疫情时刻, 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医院的指导下,围绕新冠疫情下科室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现实与问题,科室迅速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组建了一支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应急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管理小组组长,全面 负责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由科室医护骨干担任副组长,其他人员担 任小组成员,从组织构架、线上线下培训、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紧急调度,诊疗知识、院感防控、个人防控等方面做好随时应战的积极准 备。同时,应急管理小组对重点事项进行有力督办,严防死守每一个管理死角,填补各类管理漏洞,确保有关流程规范有序执行,建立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管理响应机制,确保行之有效地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应急管理和风险 管理,积极落实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从而推进应急决策体系的快速应对,精准处理。
疫情期间,科室全体医护坚守岗位,第一时间为急性腹痛、急腹症患者开通 24 小时绿色生命救治通道,多次为患者实施内镜逆行阑 尾炎治疗术,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免除了特殊时期的手术不便及风险。 2020 年 2 月 17 日,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急性腹痛入院的患者, 经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排除新冠肺炎潜在风险后,我科医护人员立 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消化团队决定采用内 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在结肠镜下,经自然管腔(结肠) 进行阑尾腔插管、造影,通过阑尾腔冲洗、网篮或球囊取出粪石、支架扩张狭窄阑尾腔、引流脓液等多种手段,治疗阑尾炎。手术结束, 患者腹痛症状立即缓解,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疫情特殊时期,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也引起了许多患者及家属的关注,接二连三有患者因急性阑尾炎被送进我科,年龄最大的患者 80 余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仅 10 来岁。即使白天忙于病房抗疫工作和发热门诊,廖娟主任和她的团队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加点为患者进行内镜 行阑尾炎治疗,对于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毫无怨言。连续多日,消化 团队的医护人员都奋战在一线,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虽然有时会感到些许疲累,但一想到这是在为患者解除痛苦, 在抗疫的后方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为人民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攻坚战保驾护航,我们又充满了力量”一名医生说道。 如果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战役,那么发热门诊就 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火线。廖娟主任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医 院发热门诊留值,为发热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坚守岗位,24 小时手机正常开机,为就诊患者全力做好保障。
除了在医院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外,消化团队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在好大夫医生线上就诊平台、微医生线上就诊平台上,积极参与抗击疫 情线上义诊,为数以百计的百姓提供了关于防治新冠肺炎的医疗咨询和医疗救助;参与编写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老年人防治指南》一书,为老年人新冠肺炎预防进行科学的 指导;并且受邀开展了成都市党工委办事处携手盟省委复工企业健康 帮扶小组举办的“健康肠驻,美好未来”系列公益健康科普讲座,为宅在家中的百姓送上健康科普预防新冠肺炎感染。
疫情给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病人对于血液的需求不会因为疫情而暂停。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献血人员大幅度减少,血库不断告急,我省无偿献血工作和血液保障任务面临严峻挑战。为满足疫情期间临床患者的血液需求,消化内科积极响应成都血液中心及医院 的号召,多名医护人员以“献出热血”的方式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中,他们“打卡”无偿献血,勇当“热血蒙面侠”,助力战“疫” 捐献热血。“疫情期间,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知道血液对于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献血这种方式,让爱传递。”消化医护人员表 示,身为一名医务人员,虽然没能去武汉一线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仍希望通过无偿献血的方式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灾难猝不及防,集结雷霆万钧。这是党和国家交到一线医务工作者手里的重任,是对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能最严格的考验。在这场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消化内科全体护士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护理部的号召与安排,一方面,由护士长牵头,成立了抗疫应急两线班,形成了一支临床经验丰富、专业 技术过硬、身心素质健康、不怕苦不怕累的抗疫护理小组, 以应对突发事件, 确保科室在疫情期间的正常护理秩序;另一方面,全体护理人员利用工作中的碎片时间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不断更新的《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与医院发布的最新防控知识,制定消化内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应急预案,不断增强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并积极响应医院的召集,做到若有召,召必回。 我科护理人员始终秉持优质护理的理念竭诚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在了解到住院患者承受着对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不了解所产生的焦虑与新冠肺炎肆虐所带来的不安的双重影响,护理人员在护理 实践中,耐心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指导和宣教,耐心向其解释手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帮 助患者克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行手术治疗; 向他们普及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和应对方法,讲解如何正确地做好自我防护;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患者关心关爱,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双 重护理。“对于护士尽心尽力的护理,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 们的一句句‘感谢’、一声声‘关心’、一个个‘微笑’成为对护士 工作的最好回报。这些可以让我们忘记所有的苦累、担忧,充满能量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这种友爱的互动也是我们一直想通过护理工作 呈现的最美护患关系“一名护士微笑着说道。 为了减少疫情期间病房的交叉感染,我科李俊秀护士积极为患者 及家属进行七步洗手法培训等健康知识宣教。“内、外、夹、弓、大、 立、丸(腕)”,李俊秀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操作步骤。“虽然说洗手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未必每个人都能正确操作,我们是受过‘洗手’培训及考核的,给患者及家属进行洗手教学是我们的责任。” 此外,责任护士每天利用巡视病房的时间,对七步洗手法再次进行巩固宣教,直至患者和家属完全掌握操作方法,并鼓励他们将特殊时期养成的好习惯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对医疗物资的需求骤增,医疗物资保障任务急迫而艰巨。在全面掌握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同时充分考 虑物流供应等诸多因素,我院后勤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消化内科总务护 士胥小翠对医疗防控物资也做了必要的储备。然而,疫情发展的严峻 程度及速度超乎想象,一线工作人员的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基础防护 用品缺口急剧增加,这犹如为疫情防护工作设置了一道关卡,临床医疗物资告急无疑是对临床科室的一个巨大挑战。针对于此,我院后勤 部门积极联系供货商,想尽一切方法落实医疗防护物资,一听说哪儿 有防护用品货源及采购渠道,就第一时间联系了解情况,但后勤部门 始终坚持着一个理念,即不管多着急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后, 再采购回来投入到临床使用。科室总务护士胥小翠积极联系后勤部门协调货源,确保防护用品合理有序发放,同时掌握防护物资使用最新情况,协助科室应急管理小组做好防护用品物资保障工作,每天及时 将科室物资情况形成汇报表报给科室负责人,为物资的积极申请和合 理安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科室安排专人负责防护物资的申领工作, 及时掌握防护物资使用动态,观察使用不合理情况并要求责任人做出 说明;对所有物资进行定期检查,要求应急物资做到“三定”,即定 人管理,定时交接,定点放置,以确保科室应急工作顺利,及时有序、 高效妥善进行。
在疫情特殊期间,消化内科团队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科室在加强自身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的创新举措和 做法;全体医护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在防控 疫情斗争中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院领导下的年轻科室可能存在底子薄、基础弱、发展瓶颈等问 题,就如同廖娟主任时时提醒她的团队般“虽然科室取得了一定认可 和好评,但从国内来看,我们基础还很薄弱,距离省内名院、国内知名医院的消化专科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如履薄冰,认识到不能有丝毫自满,必须更加努力,再上台阶。”但是,年轻科室不缺的是 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为人先的气魄,消化团队将继续勠力同心,大胆 创新,逐梦前行,只争朝夕。(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供稿 案例号:183102106)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