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辽源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 实施跨省协同救治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2020年12月16日15:58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建立胸痛中心,是为让急性胸痛病人得到尽快的鉴别诊断,区分患者类型,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病人的死亡率。2019年2月,辽源市中心医院正式启动胸痛中心创建工作,建立了跨省协同救治的绿色生命线,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据了解,该医院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由院长亲自挂帅胸痛中心“一把手”,各分管院长及相关业务的科室成员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做到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打破原有的科室堡垒,整合院内所有相关技术、人力和后勤保障等 资源。院领导高度重视胸痛中心的建设,承诺我院将举全院之力,支持胸痛中心的认证及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工作。为了加快胸痛中心的建设,医务科牵头组织每周二开展胸痛中心协调会,由院长、副院长及核心科室人员参加,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为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辽源市中心医院重新规划布局急诊科,进行改造升级,功能重新分区,建立急诊分诊台、胸痛中心抢救室、胸痛诊室、胸痛留观室,设立了胸痛中心指挥室(办公室),并设有专职人员进行网报材料及上传数据等工作,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同时按照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进行完善配套设备。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疗区入口处及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均设置醒目的指引和标志,旨在胸痛患者不用任何人的指引,能快速到达急诊科胸痛中心或胸痛中心CCU,并在挂号处、检验科、收款处、影像科均设有胸痛患者优先标识。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是缩短救治时间,辽源市中心医院为胸痛患者提供先诊疗后付费的救治流程,并全程开通绿色通道。全院各科室紧密配合,从急诊、检验科、影像科、导管室到住院处,考虑是ST段抬高性心梗,一切执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在建设胸痛中心过程中,胸痛患者接诊量不断上升,但医院仅有一台DSA,为了防止占台问题的出现,医院成立新导管室并购入一台DSA,解决占台问题,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为打通信息生命绿色通道,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全域内胸痛诊疗协同救治体系,辽源市中心医院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签订协议,并与六家医院签署了胸痛医联体分级转诊协议,医联体的建立是为了挽救更多心肌坏死的患者,为此建立了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医联体网络群,上下联动,通过微信救治群,实现无缝隙衔接,真正落实“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协同救治”的救治模式。如在120车上完成采血,在患者未到达医院的时候,通知接诊人员、介入小组激活导管室,分秒必争,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直接绕行急诊科和CCU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即规范了转诊制度,又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改善预后,最大程度上缩短了D-To-B时间。对这样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越快开通血管,就能最大程度上挽救心肌。在胸痛中心建设期间,与我们签署协议的各医院,有十名急性心梗需做急诊PCI手术的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通过胸痛中心医联体网络群,传输生命体征、心电图等重要检查结果,到达我院后开启绿色通道及先诊疗后付费机制,绕过急诊及CCU直达导管室,最短15分钟成功开通血管!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不仅如此,120车为本院所有,出诊医护皆为我院急诊科医护,更加强了院前与院内的紧密衔接。

图为成立胸痛中心期间,D2B的时间在逐步缩短,从最初到月平均175分钟到57.8分钟,我们在路上!

胸痛急救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间窗问题,多是因为不能在黄金时间给予患者及时、规范地鉴别并施与规范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医院培训胸痛知识是关键,也是重点。

辽源市中心医院针对全院、核心科室、社区及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培训,在院内,胸痛中心团队采取全院统一培训,然后再根据科室、职位、突击检查结果,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培训,普及关于胸痛中心建设、胸痛中心的各项制度、胸痛患者急救及转运流程、ACS患者诊治流程及心肺复苏流程等知识。制作胸痛这些“应知应会”手册,对全院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在院外,对医联体医院进行“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等技能”的相关培训,为院前胸痛患者急救打下扎实的基层转诊基础。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医院对社区及周边村镇进行关于胸痛的一系列病情宣教,科普急性胸痛的相关知识,让百姓了解急性胸痛的特点、发病后如何自救并迅速拨打120尽早来院,提高群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防护和对胸痛中心的认识。

为不断可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和应急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及后勤人员对心肺复苏的认知了解,进一步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辽源市中心医院分七批对全院职工及后勤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掌握危急时刻挽救生命的能力。

明确重点服务前移,强化节点

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急诊科的配合很重要。辽源市中心医院讲提升急诊科医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专业水平作为建设胸痛中心重点工作。对所有急诊科医生开展与胸痛相关的专科培训,提升其专科素养水平。做到“日常救治有规程、突发情况有应对”。同时,配备专职分诊护士,专门负责胸痛患者识别、导诊,第一时间完成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床旁快速检测。不仅如此,我院介入人员24小时候诊,10分钟启动导管室,在急诊科内增设胸痛门诊,并对门诊实行夜间排班制度,且计划对相关的导诊人员进行培训,如发现AMI患者,立即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绕行CCU直达导管室,达到单饶的目的,最大缩短的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图为D2B的时间走向在逐渐缩短,从最初的月平均时间175分钟到57.8分钟,胸痛中心,我们在路上!

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打造中心

建立胸痛中心值班、会诊制度,胸痛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应急预案、诊疗规范及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将各种急救流程图张贴上墙,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学习、落实。建立时钟统一方案,全院统一使用GPS时钟。完善胸痛中心各项制度和救治流程,使各项工作流程化、制度化。定时组织召开典型病例讨论会、质量分析会、联合例会,从中总结经验,整改存在不足,不断优化各类胸痛患者流程。

辽源市中心医院不断加强与基层医院合作,切实实现协同医疗模式,增加转诊比例,加强基层培训和社区教育,帮助其成立基层版胸痛中心。提高STEMI早期识别,缩短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缩短FMC-to-B时间,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从2019年2月25日启动“胸痛中心”建设以来,辽源市中心医院经历了提交认证申请、专家在线评估、数据库填报及管理、认证资格审核、材料评审、明察暗访、专家核查等200余天的艰苦奋斗。始终贯彻:“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的十六字方针,终于在2019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并认证公示,成为辽源市唯一一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获得授牌,是对我院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这标志这我院对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认证授牌只是开始,辽源市中心医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秉承中国胸痛中心持续改进的宗旨,加大区域内网络医院的协助救治能力,不断优化救治流程,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工作,为辽源市及周边县市胸痛患者提供更好、更快、更及时的救治,造福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辽源市中心医院供稿 案例号:253204681)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