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推动呼吸与危重症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14日1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高度重视学科高质量发展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医疗环境,增设细化了人员分工职责,岗位替代职责,辅助检查室作业制度,医疗质量与风险管控,医疗人员处罚细则,继续教育计划,创新与发展的制度。以临床带动科研,科研促进临床,积极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合作;紧随医院发展方向,开展科研工作,逐步构建高效优质的科研团队,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按照医院工作部署,成立高质量发展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为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自2018年PCCM评审以来,科室陈宇洁主任就按照医院高质量发展部署,为建立RICU磨盘布局,在医院现有的格局下,硬件设施及场地需要规划设计,那就先从软实力着手,先后多次排出多名医护人员到华西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为建立RICU储备人力资源。在科室内迅速成立了危急重症小组,以有经验的医疗组长,业务能手组成,在科室内展开了拉网式的培训学习。2020年7月RICU开始运行,为了保证了RICU护士班次轮转,护士长重新组合组别,合并了人力资源,整合了危重症患者,实行了集中管理。

呼吸科长期收治各种慢性慢性肺疾病患者,这些患者长期反复咳嗽,气促,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也下降,给家人也带来沉重负担。为了提高慢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呼吸科开始逐步开展呼吸康复工作。

首先,科室确定了康复团队,分为肺功能组,肺康复组,心肺运动实验组。并于2017-2018年先后派出四批20多名医护人员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华西医院,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每批次学习归来,都在科室开展了学习成果分享,结合科室设施,患者情况,优化呼吸康复流程,形成自己的4S呼吸康复系统方法。对每个康复患者都开出精准的康复处方,包括肺功能评估,康复运动,康复操,排痰训练,超声雾化,无创呼吸机等,并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

为评估呼吸康复疗效,科室评估了五名长期反复住院患者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变化,患者运动耐力提高,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痰更容易排除,呼吸康复锻炼患者易接受,简单、安全,经济,可以长期开展。

科室在近几年,结合患者情况及需要,通过反复派出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PICC置管:

科室针对科室里老年病人多,病情重,血管条件差,输液时间长的特点,自2019年7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穿刺PICC置管技术,突破了病人置管体位的限制,减轻患者痛苦。另外,科室积极开展PICC导管尖端心电图定位,解决了呼吸科老年病重置管病人不能活动,X胸片检查不方便无法准确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情况。自2018年医院建立PICC门诊以来,科室承担了大部分PICC置管及维护工作,建立了PICC标准维护流程,参与指导全院PICC的置管和维护指导,推动了静脉治疗质量的提升。

重症彩超

科室依托四川华西医院,2019年委派专人进修学习该技术,并以成功实施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不但提高重症患者循环管理的水平,同时提供了颅脑、肾脏等脏器灌注情况的可视化监测方式,并且为穿刺技术提供可视化监测手段,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另外我科利用肺部超声监测肺部病变动态变化,为肺部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无放射风险的动态检查方式,为不能移动的危重症患者的肺部检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方式。

经皮气管切开术

科室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已经成功实施6例,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创伤小、操作迅速,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感染少。可在床边进行,避免了危重病人长期经喉插管造成的不适及远期并发症。经皮气管切开比气管插管需更小的镇静需求,病人感觉更舒适,降低长期插管导致喉部损伤的风险,降低气道阻力、减轻呼吸做功,更好的咳嗽反射,早起脱机,缩短ICU住院日。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目前是ARDS等重症患者改善通气状态的一种体位引流促进肺复张技术,我科已于2019年开始开展此项目,在ARDS及重症肺炎患者管理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我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了重症患者的住院天数。

有创血压监测

由于RICU的建立,呼吸系统各种危急重症的病人增加,对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休克和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疾病,或者无创血压难以监测者,严重高血压、创伤、心梗、MODS,需要反复抽血动脉血气分析等患者,科室开展了有创血压监测,可以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颅内压,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内科胸腔镜

针对本科室,主要用于内科的胸腔积液诊断以及粘连松解和胸膜固定。

慢性肺疾病患者不仅仅需要住院期间的治疗,出院后提供持续的医疗指导,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科室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理的三级诊疗模式,实现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全程管理。科室与成都市锦江区卫生健康局开展了“慢阻肺·呼吸睡眠远程监测管理项目”,拉开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基础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三级健康管理项目的序幕。针对常见的慢性疾病,创新提出了启动开展家庭医生团队主导的慢性病“一病一策、分类防治”三级诊疗指导理念,通过构建以”三甲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创新型团队组成,以“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综合管理为诊疗模式,借助“互联网+慢病”技术手段,实现对慢性病的闭环式全程管理,旨在推动慢性病防治在三甲医院和基层社区的标准化、流程化、同质化控制,力争取得慢性病防治效果提升和医疗费用下降的双向成效。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供稿 案例号:183103270)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