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从“援助”到“留住” 健康扶贫路上的绵竹经验

——绵竹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凉山州甘洛县医疗卫生工作纪实

2020年12月11日15:5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12月的气候已经日渐寒冷,深处大凉山深处的甘洛县大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抱臂疾行,远处的山头上已经蒙上一层白雪。笼罩的寒意下,因脑溢血导致偏瘫的甘洛县田坝镇村民林勇(化名)的家里却格外温暖。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援彝医生张锐特意来到了他的家里,为他做家庭随访。

张锐一边给他做检查,一边为他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林勇从最初的卧床到恢复行动,再到现在能做简单的农活,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他连连说,“绵竹医生卡莎莎,是你们让我又重新站了起来。”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也是为全面小康夯实根基。为帮助彝族同胞撑起健康“保护伞”,自2016年四川省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以来,绵竹人民医院援彝医疗队翻越彝区崇山峻岭,踏遍甘洛崎岖山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誓言。从“援助”到“留住”,让当地县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在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诊疗技术能力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有了较大提升,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健康梦”。

“输血”“造血”并重 为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走进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干净透彻的现代化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病房里,医护人员有序地忙着给病人检查、上药。在一个病床前,绵竹市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朱继雯正带着徒弟刘小菡对一位刚刚转入ICU的病人进行护理。

2019年12月,朱继雯带着“传帮带”的使命来到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以自身经验和技术作为参考,从理论知识、技术培训、集中授课、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对徒弟以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手把手地教学,弥补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短板。

“师傅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症医学上的新技术新理念,从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技术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更加全面的指导。”甘洛县人民医院ICU护士刘小菡是朱继雯的徒弟,在朱继雯的指导和帮助下,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输出技术很重要,植入理念更关键。技术人员不足,能力参差不齐几乎是彝族地区临床科室的通病。而甘洛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更是如此。“规范科室管理、健全完善质控体系、持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业务技能,我希望将绵竹的科室管理经验和业务技术带到这里,将麻醉科打造成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充满朝气的队伍。”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的邱大荣说。

为了规范科室管理,邱大荣将绵竹市人民医院的经验搬了过来,在甘洛麻醉科成立了6S管理委员会。“手术室的管理务必高度严格,清洁卫生、手术器材……这些看似平常的环节,都可能成为重大手术事故的隐患。而6S管理在绵竹的运行,能够有效地提升科室管理规范化程度,让科室运行更加顺畅。”邱大荣说,他将6S管理应用到甘洛,按照“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标准进行整改,不断整改,不断完善,甘洛麻醉科的手术室焕然一新。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正是这一批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甘洛县,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为整个甘洛县的医疗发展筑牢了安全保障。

开展“互联网+医疗”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日前,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办公室,科室主任冯晓东坐在电脑前,对远在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位患者进行查体,通过和对方医生的沟通,冯晓东对该患者的诊治方案进行了详细指导。此时此刻,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办公室,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也正盯着电脑屏幕,全程观看并参与了绵竹医院针对甘洛患者的这一场治疗,并对冯晓东的治疗方案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办法。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24小时待命,15分钟内响应。“这种模式叫重症医学三级远程联盟,即以绵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为枢纽,建成上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下接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三级帮扶模式。”冯晓东说,只要甘洛有需求,绵竹医院的医生就会第一时间上线协助。遇到超出救治能力的患者,马上连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邀请专家在线会诊,让地处偏远山区的甘洛患者寻医无需走千里,远程也能看好病。

“互联网+医疗带来以前我们不敢想象的变化。”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洪武说,线上帮扶能够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在实战中学习经验,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在线帮扶,甘洛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新技术20余项,年收治患者600余人,疑难危重患者转上级医院率降低27.3%,甘洛县人民医院也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

精准施策 促进甘洛医院学科能力全面提升

为确保对口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化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绵竹市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管理办公室,选派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因地制宜加大被帮扶地区薄弱学科的建设。

面对甘洛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上的空白与短板,绵竹市人民医院结合实际制定了提升公卫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的帮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培养项目负责人、草拟慢性病随访、健康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资料……一项项措施的落实,让甘洛的公卫服务得到了规范。同时,还为普昌镇中心卫生院率先成立了首个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及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

为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急诊急救能力,绵竹市人民医院围绕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急诊急救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开展心肺复苏、初级创伤流程、急性中毒等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处置等专项培训,同时,将培训触角延伸至甘洛地区的其他如田坝镇卫生院等中心卫生院,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提高了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度和知晓率。

不仅如此,绵竹市人民医院持续强化受援单位其他学科的专业发展,加速推动受援地区康复医学科建设,帮助甘洛县田坝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妇产科门诊。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绵竹市人民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 “沉下去”,帮助受援单位水平“提上来”。2018年以来,包括定点人员外,共选派15批次38人次到受援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业务查房、疑难病例分析等,共开展讲座272次,进行教学查房463次,操作示教732次,会诊及疑难讨论349例,业务培训272次,新技术26项,极大提高了受援单位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2019年、2020年分别向甘洛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价值20万元的彩色B超机,解决了民族地区医疗设施设备紧缺的难题。

三年来,绵竹市人民医院援彝医疗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风采,用自己的仁心仁术树立了绵竹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更是给甘洛的患者朋友带来了来之不易的幸福。 (绵竹市人民医院供稿 谭明剑)

(责编:乔业琼、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