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
本报记者 常 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在12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了生态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林业草业施业区、生态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主阵地。
生态护林员政策受到地方和老百姓欢迎,实施效果显著。2016年,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在中西部22个省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说,生态护林员最大优势是能够“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下一步,将把生态护林员作为落实林长制的重要举措,明确生态护林员的管护责任,落实好管护边界。持续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从2016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护林员资金201亿元。连续5年制定了管理办法,还将在管护责任、管护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护林员除了护林看草以外,还要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据介绍,接下来将保持政策的延续稳定。通过开展生态补偿、国土绿化和生态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理论评价研究,出台巩固生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
林草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份倾斜。中西部22个省份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国家林草局将林草资金、项目、政策集中向“三区三州”地区投入。“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三区三州”中央林草资金555.6亿元,加强深度贫困区域造林绿化工作。
在“三区三州”,重点加强了合作造林模式推广,把贫困户吸引进来,参与荒山绿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等工作,让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家乡的生态保护修复,增加收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以后在林下发展草果业,老百姓通过在林下种植草果增加了收入。据测算,怒江贫困人口50%的收入来自于林业。
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如油茶产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6800万亩,茶油产量达62.7万吨,产值1160亿元,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这几年森林旅游发展迅速,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言人、宣传中心主任黄采艺说,“十三五”期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60亿人次,平均每年游客量15亿人次。2019年开展了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扶贫成效潜力评估和发展策略专项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5500元。
促进产业兴旺。李春良说,将围绕扩规模、丰品种、调结构、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来充分挖掘林草产业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优化调整林草生态产业布局,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脱贫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将脱贫人口嵌入一二三产业链条,助力更多贫困人口长效增收。
“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加快生态扶贫政策向长效稳定增收政策转变、生态扶贫行动向绿色减贫行动转变,加快乡村绿化美化步伐,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乡村绿色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培养技术林农。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2日 02 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