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才会有和睦的家庭关系
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个阶段,是婚姻关系最脆弱、矛盾最集中的阶段。家庭关系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于夫妻两人是否有独立的心智,是否足够成熟,是否能够转变角色,积极承担父职母职,是否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芙和丈夫的关系原本不错,但在生了孩子后,夫妻俩矛盾频发。小芙嫌弃婆婆带孩子的方式不够科学,婆婆认为小芙难伺候,两个人总是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小芙让妈妈来带孩子三个月,妈妈和婆婆相处不来,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小芙的丈夫觉得妻子有了孩子后,眼里心里只有孩子,忽略了自己;小芙觉得丈夫不配当父亲,因为他下班回家什么都不干……俩人闹了大半年后,离婚了。
骤降的婚姻满意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进入婚姻后,尤其是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的女性对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刚出生后,女性的身心比较脆弱,但育儿却非常繁重,女性作为妈妈要喂奶,照顾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连睡一觉都是奢侈,如果丈夫不够给力,女性在身体劳累、睡眠缺乏、又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对婚姻自然就会产生不满。
而在我国情况更为复杂,女人生了孩子之后,大多数都需要婆婆或妈妈来帮忙带孩子,又会涉及到婆媳矛盾,丈母娘和女婿的矛盾。
避免一触即发的家庭大战
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个阶段,是婚姻关系最脆弱、矛盾最集中的阶段,也是离婚的高峰期。该如何避免家庭大战甚至离婚呢?
孕期不要分居两地,丈夫在妻子怀孕期间就要参与进来。
产后的很多家庭矛盾其实在孕期就已埋下了伏笔。那些怀孕期间就分隔两地,妻子回娘家和父母一起生活,丈夫独自在外工作的模式是很容易产生问题的。男人会觉得老婆怀孕与我无关,生孩子只是女人的事情。
其实怀孕是夫妻俩共同的事情,如果丈夫能够照顾孕吐的妻子,陪妻子去做产检,和妻子一起感受胎动,进行胎教,他进入父亲的角色就会更快。所以,丈夫需要从孕期就参与,积极转变角色,与妻子一起为做父母做准备。
怀孕或备孕时就要商量好,孩子谁来带?
是妻子全职在家带孩子?是婆婆、丈母娘或是请保姆带孩子?月子里是请月嫂还是住月子中心?确定好孩子谁来带,可以减少很多家庭矛盾。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坐月子时,避免让双方父母同时过来照顾。
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就存有差异,如果双方父母再住一起,彼此看不惯对方的生活习惯,四个老人,加你们俩,还有一个哇哇哭的婴儿,家庭大战往往一触即发。
生完孩子女人身心最脆弱,要尽量给她一个安静放松、有利于身心恢复的环境,月子里女人如果得不到丈夫足够的关爱、支持与理解,那么这个遗留问题会成为日后影响夫妻关系的定时炸弹。
育儿需要分工合作,别自己不带孩子还指责带孩子的人。
在咨询中,遇到很多妈妈自己无力无时间带孩子,却对老人带孩子的方式各种干涉。改变别人通常很困难,结果,老人因为你的干涉和你吵,吵到最后人家不帮你带了,你又怂了,这就是自己没有认清现实。
老人不是你的员工,不要用员工的标准要求老人。请老人帮忙带孩子,要想关系处理得好,分工合作很重要。比如,我家的分工是这样的:早上9点到12点我工作,这段时间爷爷奶奶怎么带孩子我不管。12点到晚上7点是我带孩子的时间,晚上7点到11点是丈夫和我一起带孩子的时间。如果你带不了孩子又喜欢指责别人,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与父母分离,与伴侣联合
夫妻关系是定海神针,从心理上脱离原生家庭,独立自主,才会有和睦的家庭关系。
在咨询中发现,有孩子后矛盾大爆发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没法脱离父母,也没法在自己家中做主,而是让父母在自己家做主。
没生孩子前,没有和老人住,还是个成年人。有孩子后,父母一来,就会发现和父母之间的心理脐带没有剪短。一有矛盾发生,就去找父母评理、诉苦,让父母站在自己这边,有的直接让父母去声讨或者教训对方。表面看来,赢了争吵,却破坏了长久的婚姻幸福。最终导致婆媳矛盾、岳母与女婿的矛盾不可调和,自己的婚姻以离婚收场。
还有的夫妻总在比较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谁的父母付出更多。这种比较本质上是心理没有成熟,将自己和自己的父母视为共同体,而不是将小家庭的夫妻关系视为第一位。
很多夫妻中的一方因为缺乏独立性,又没有把握好夫妻关系这一定海神针,导致有孩子后,在诸多的压力和矛盾中,两个人就走散了。结婚有孩后,在老人帮带孩子的情况下,家庭关系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于夫妻两人是否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独立的心智,是否已足够成熟,是否能够转变角色,积极承担父职母职,是否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做到与父母分离,与伴侣联合,两人连为一体。
如果做到这些,有孩子后的夫妻关系不仅不会变坏,还会变得更好,孩子在这样内心强大的父母的照顾下,也更能够快乐茁壮地成长。(心理咨询师 梅亚)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