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花式”课间操走俏给学校体育带来哪些思考

2020年10月20日08:3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近期,湖南娄底三中的“花式”课间操伴随着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火爆网络。动感的舞姿,青春的歌曲,让体育锻炼变得趣味盎然。与此类似,不少融入现代元素、民族舞蹈、地域文化的创新课间操近年来风行校园,备受青睐。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一大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学生喜欢的课间操是什么样?学校体育工作应该如何创新开展?光明智库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并邀请师生和专家谈感受、讲观点,为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健身氛围寻找答案。

本期嘉宾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正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素梅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原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科研组组长 崔玉鹏

光明智库:近来,一些融合了民族舞、现代舞元素的“花式”课间操在网上走红。调研发现,近九成参与者对此表示支持。从运动科学角度看,这类课间操能否达到健身效果?

王正珍:“花式”课间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参与主动性,观看者也赏心悦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学龄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应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因此,学生除了课间操外,还应有中等到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周有2至3次不同形式的力量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还应该有强壮骨骼的运动,如奔跑、跳跃等。要尽可能多在户外锻炼,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骨骼健康和预防近视。另外,要利用课间10分钟,尽可能离开课桌,打断静坐少动的状态。

崔玉鹏:这类“花式”课间操可以达到健身目的。例如街舞、集体舞、蛙跳等,有些运动强度较高,在充分热身后可以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上午大课间大都在25到30分钟,完全可以安排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这对于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有好处,是对心肺功能的良性刺激,对于神经系统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

于素梅:“花式”课间操与传统课间操相比,无论是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运动时间,还是锻炼效果,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既打破了陈旧的做操模式,又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它在组织形式上更加新颖、活动内容上更加丰富、运动感受上更为愉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健身效果较为突出。

光明智库: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已经历过多次更新换代,其具体变化是什么?从问卷情况看,不少人“吐槽”传统课间操陈旧老套、不够时尚,您怎么看?

于素梅: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迄今已先后颁布了九套广播体操。这些广播体操在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补充精力、促进健康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动作设计比较单一,活动时间相对有限。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到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从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街舞、自编韵律操、武术操、球类运动、花式跳绳等特色鲜明、不拘一格的新型体育活动内容,“花式”课间操也越来越受学生们喜爱。新颖的活动形式、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展现着学校体育阳光、快乐、健康的动人新景象。

崔玉鹏:广播体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体育运动方式,适合多人集体健身。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尽管经历多次更新换代,也有动作和方式的变化,但总体上变化是有限的:从动作设计上看,主要是围绕四肢、躯干和头颈部各肌群进行拉伸和伸展运动;从运动效果上看,主要是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运动强度偏低。

王正珍:为了符合运动的科学性,课间操的动作路线呈现“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变化趋势,动作涉及头颈、肩关节、腰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腕关节,总体呈现“从幅度小到幅度大再到幅度略小”的规律。融入民族舞、现代舞等元素的课间操,也应遵循科学运动规律,运动中兼顾身体不同部位,从小强度开始,逐渐使运动强度保持在中等至较大强度范围,结束前数分钟强度逐渐下降。

光明智库:在网络调查中,超过90%的人期待课间操有更多创新。您心目中理想的课间操模式是怎样的,这为创新学校体育工作带来哪些启发?

崔玉鹏:对课间操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势在必行。可以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运动形式进行设计和规范,形成模块化变速运动库。库中包括许多运动模块,每个运动模块持续时间不长,例如3至5分钟,运动方式、强度也各不相同,进而将不同运动模块灵活组合,形成丰富多变的课间操模式,以一定周期持续更新。这样,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丰富运动形式,让同学们愉悦身心,达到健身目的。

于素梅: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当下,科学地组织“花式”课间操或更多更新颖的大课间活动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深化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进程中,创建新颖模式、提升活动质量已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要打破传统课间操的单一模式,建立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课堂学习关联、与学生成长相伴的全员参与的大课间模式。新颖的大课间要有完整的结构,至少有准备、基本动作与结束三个环节,不违背机体运动规律;要有丰富的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课堂学习内容延伸,依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结合季节与天气情况合理把握活动内容;还要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化现象,华而不实的大课间并不可取。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由此可见,要使大课间活动更有成效,体育教育工作就要有一体化综合育人观念的新转变,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提升。

王正珍:理想的课间操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获得一定强度的运动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因此课间操的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应尽可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尤其是融入舞蹈元素后,动作有一定难度,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课间操的动作应灵活多变、自然舒展,手型、脚步、动作方向变化要多样,动作力度要逐步加强。在动作编排上要灵活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把握好音乐主题。课间操的设计应兼顾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平衡协调练习等元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动作和节奏。(王正珍 于素梅 崔玉鹏)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