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抑郁症少年:我的痛苦并非“矫情”
“不知什么缘故,我是这样的悲伤……”德国诗人海涅的一句诗,描绘了抑郁症患者的切身感受。
“当别人只用‘矫情’或者‘想不开’来看待我内心的痛苦,我甚至不愿意再去多做辩解。”近日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仍在住院治疗的15岁抑郁症少年小帅(化名)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您好,我是小帅!”身高1米83,即便戴着口罩也难掩一股少年的帅气,口罩之上露出笑起来弯弯的眼睛。记者根本无法将抑郁症与眼前这个阳光男孩联系到一起。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一直都是班长。喜欢打篮球,喜欢弹吉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小帅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可看似完美的大男孩,却只有到晚上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3岁起,小帅的父母到海南工作,留他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面对任何问题都需要自己去解决,我总是告诉自己做事情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应对生活。”回忆起过往,小帅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难过。
“白天我表现得积极向上,热情开朗,可到了晚上,我总是不停地反问自己是否真的快乐,我想要的是什么?”直到1年多前,他有了一种无法描述的“难受”。
“坐立不安,怎么样都觉得难受,可又说不出到底哪里难受。我没法安静下来,也没法集中精力上课。”这种感觉,小帅没有和家人沟通,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倾诉。“不经历的人真的无法体会那种感觉,朋友们只能劝我‘想开点’,可是我没有办法和我自己达成和解。”找不到出口的小帅,通过自残来寻求内心短暂的慰藉。他向记者伸出自己的手臂,满是抓伤和烫伤后的疤痕,令人心疼。
“肉体的痛苦,会给我带来一丝愉悦感,仿佛可以代替心理的痛苦。”小帅告诉记者,就这样,他熬了几个月,直到今年4月份,他的痛苦达到极限,选择服药自杀,这才引起家人注意。经诊断,小帅患上了抑郁症,后来被父母接到海南照顾。
7月份,回老家休假的小帅,因为没有按时服药,导致病情复发。在和朋友外出的时候,一步步走向河中央,幸亏被朋友及时救了回来。
采访接近尾声,小帅在住院期间交到的朋友(抑郁症青少年患者)喊他吃饭。小帅又笑弯了眼睛,回应朋友“等我下哈!”这样子像极了在校园里同学之间的小默契。
“我已经转学来海南了,我挺喜欢这里的。现在住院治疗控制得挺好,不难受了,很快我就能回学校了。”小帅告诉记者,他今年刚上高一,对于高考也很有信心。“我觉得我可以考到一所理想的大学,等毕业后回到海南工作也挺好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同于过往,随着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海南省安宁医院目前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少是自己对照相应症状,主动到医院求医。(记者 马珂)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