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低碳”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

2020年09月11日09:55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今天你“低碳”了吗?近年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倡导和日益普及的生活新方式。

“低碳”这个词虽已耳熟能详,但“低碳”到底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介绍,低碳,顾名思义就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过高导致世界气候异常,全球温度上升,南极、北极冰山过度融化,极易引发气候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

增绿减排中国贡献突出,蓝天低碳共赢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2019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3%。2018年中国碳强度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2亿平方米,全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3.6亿千瓦。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类充电桩总数已达122万个……一组组数据表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表示,卫星观测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了;其中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指出,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装机、发电和消费都在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新能源开发利用更加经济高效,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森林碳汇显著增加,中国的低碳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要实现蓝天和低碳共赢,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在北京,已有20余个社区启动“小旧家电回收日”活动,专业回收企业定期走进社区,居民在家门口集中交投,让小旧家电得到安全环保的回收。在合肥,低碳生活方式从百姓的食、住、行上积极践行,饮食方面强化“光盘行动”,提倡低碳餐饮;居住方面重点打造国家级低碳社区;出行方面推行“135”绿色低碳出行,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在湛江,低碳图片展、低碳知识有奖问答活动从街头市区走进百姓视野,穿着环保面料衣服、节约用水用电、少用一次性筷子、使用环保饭盒环保袋等低碳行为都被列入了社区居民绿色生活宣传手册。在深圳,低碳节能技术专题讲座在“云”上开讲……随着各地百姓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渐渐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并非“高大上”,你我都能做“低碳达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每用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自己开车出行,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事实上,低碳生活的内涵既丰富又朴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同样扮演着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的重要角色。如少开车多步行、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少用塑料包装物、选择节能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拒绝食物浪费等等。另一方面,低碳生活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素质考量和习惯使然。比如: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排约0.218千克;少开空调1小时减排约0.621千克;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约0.2千克;熄灯一小时,少用一度电,减排约0.785千克;回收一吨废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这些细微的生活习惯,都会悄然影响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专家建议,每个人都可给自己制定一份“碳排放表”,过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做到了哪几项,哪些地方还有节水节电的空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日积月累就会有成效。而事实上,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着“低碳生活”。

天津市和平区范德祥老人的家,可以开一个别具一格的展览馆:快递包装盒做的纸巾盒、红纽扣和一次性筷子做成的糖葫芦、卫生纸筒芯做的笔筒、装裱剩余料做的公交卡套…… “父亲从小就告诉我‘成物不可损坏’‘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今年73岁的范德祥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用装裱字画剩下的边角料给他做玩具小喇叭,而他也用余料为女儿做各种小玩具。多年来,范德祥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数千件生活工艺品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大家都爱不释手。在邻居眼里,范德祥一家人的生活低碳而时尚:购物用的是自制购物袋,买菜用的是改装的菜篮子;女儿结婚时,范德祥亲手为她制作喜字、红包。范德祥喜欢书法,但他认为练字不一定非要好纸墨,旧报纸、包装纸、药盒,随时随地都可以练。

长沙市退休工人丁师傅常说,过有水的日子得操缺水的心。他和老伴每天都将洗脸、洗菜等用水攒到一只塑料大桶里,用来拖地、浇花、冲厕所;用来买菜的无纺布袋已用了10多年;丁师傅洗衣服都是用肥皂手洗,从不用洗衣液、洗衣粉,因为这些产品含磷和漂白剂,会排进湘江污染环境。

而家住杭州的孙阿姨近来有个新发明“柚子果盆”——用半个风干的柚子皮盛放红提和圣女果,“实用,且散发清香,埋在土里还可降解。”自从参加了社区的“低碳生活也时尚”活动后,孙阿姨就对“低碳”充满了兴趣,并和小区其他9户人家主动要求写“低碳日记”,比比谁家是“低碳达人”。

比如,两户人家比赛用微波炉烤紫番薯,孙阿姨调的是高档,花了5分钟;另一户家庭调低档,花了10分钟。结果,电工一测试,高档省电省时,番薯口感还更好。居民们来劲了,再来测测冰箱。几户人家一宿不睡觉,数各自家里的冰箱速冻间启动频率,每“嗡”一声就算一次。早上一对比电表,速冻间装七成满最省电。居民们感叹:“自己原来以为费电的竟然是‘最低碳’的方法。”

现在,孙阿姨家的灯泡已全部换成了节能灯;用700瓦的电饭煲蒸米饭最省电;喝剩的茶渣积攒晒干后,已做成了3个茶叶枕;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经过3遍使用后,才会流入污水管道。这样一个月下来,水电费比过去节省了一半左右。

其实,像以上3位“低碳达人”那样,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环保生活,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不仅能提升我们个人的生活品质,也能为守护蓝天碧水、共享美丽中国贡献一份绿色力量。(记者 张峥)

相/关/链/接

生活中哪些小事是“低碳”?

“低碳生活”其实并非“高大上”,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举手之劳就可见成效的,不妨看看“低碳达人”推荐的绿色生活小妙招:

1.选用节能电器,使用节能灯,用完电器马上拔插头。

2.电视机、电脑、手机屏幕调暗一点,节能又护眼。

3.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常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

4.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洗衣机用强档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寿命。

5.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冰箱容积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6.微波炉每次加热或烹调食品不超过0.5千克为宜,最好切成小块,尽可能使用“高火”。

7.燃气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减少热量散失;烧煮前先擦干锅外水滴,能煮的食物尽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饪。

8.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可将风扇放在空调室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就关闭并马上打开电风扇;用此法可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50%。

9.在马桶水箱中放几瓶水,可减少用水量;也可用桶积攒平时淘米洗菜或洗衣服的水来冲马桶,洗衣机最后一遍水也可用来拖地。

10.坚持无纸化办公,多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11.有条件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12.多骑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健身环保一举两得。

13.每月少开一天车。驾车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14.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和其他物品,少买过度包装商品。

15.出门自带水杯、碗筷和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纸杯和一次性筷子。 (佳言)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