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

刘金民:打造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化

2020年08月10日10:1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举措,分级诊疗是新医改中各医疗机构着力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时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动探索、发挥优势,打造出“一院三区一社区”的紧密型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成为北京市首家与开发区共建、社区共管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优化布局医疗资源,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如何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刘金民认为是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布局。

“目前,医联体发展模式为不同医院的硬性组合,推进相关政策和决策存在困难,看似分工协作,实则各自为阵,不能相互协调科学建立转诊机制。”刘金民说。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刘金民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通过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打造以针灸科、推拿理疗科、康复(含精神心理)科、营养科为核心的院级非药物综合治疗公共平台,新增特色专病门诊等举措,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的顺畅协作。

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还配合北京市丰台区全面推进区域内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建设,将医院内全部专科优势资源下沉,初步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我们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步由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向疑难重症诊疗转变。”刘金民表示,“以病人为中心,我们将进一步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下沉至基层社区。”

护理专家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

“分级诊疗中护理建设容易被忽视。”刘金民说,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创建了“护理专家进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打通医疗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护理模式最大亮点在于“治慢病”和“防未病”。

在北京市丰台区二七南社区,这里的7909名居民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院同等医疗服务;自2016年起,该院护理团队每年深入王佐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治未病。

登门送医疗服务的同时,东方医院护理团队更是定期到周边社区、企业、学校、养老院及服务驿站等开展宣教义诊活动,主动下沉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刘金民介绍,东方医院南院区护理专家已对该院南院区周边近20个社区的居民,开展刮痧、艾灸、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讲授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知识,累计服务群众1500人次;与方庄办事处、芳城园一区居委会签署长期服务协议,开展“护理讲堂进社区”活动,四年内组织多科室护理专家为500余人提供急救、高血压等专科专病家庭保健及预防知识、方法。

“护理专家进社区,不仅是对慢病管理的一大补充,更是进一步促进我院对慢病患者的管理和控制,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刘金民说。

“互联网+”模式,助力分诊医疗畅通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这里的信息化建设也为分级诊疗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目前对全院门诊自助服务、门诊导医服务、远程会诊中心等20余个信息系统均进行了重新梳理与规划,已实现全院数据互联互通以及信息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刘金民说,通过利用微信公号、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医疗”手段,东方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他介绍,为了节省患者排队挂号时间,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在原有114预约挂号平台、诊间复诊预约挂号、现场窗口挂号的基础上,开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挂号、缴费等,实现动动手指就能挂号。

为了缓解门诊拥堵现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于2019年对预约挂号进行完善,初步实现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进一步提高精准化诊疗服务。

“互联网+”模式在推动分级诊疗中作用明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优势凸显,效果非常好。刘金民介绍,为防止交叉感染,在北京各医疗机构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率先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功能,复诊患者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完成诊疗服务。

(责编:欧阳易佳、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