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卿:抗击疫情 中医人有责任做出专业贡献
“如何从学术的角度把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传统经验传承好,并有创新,把新冠肺炎的防治研究得更加系统规范,尤其是要把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以及辨证论治,分析、总结、梳理得更清楚点,这是战‘疫’半年来最关注的地方。作为中医人,我们也有责任在抗击疫情中做出应有的专业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主任史利卿如是说。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科学精神”、“传承创新”和“职责使命”这三个词汇被史利卿多次提及,体现出了一名从事呼吸专业多年的医生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使命感和专业精神。
战疫工作繁重 “累”但有价值
史利卿师从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从事临床工作33年,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外感热病——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及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任医院主检医师,3个多月筛查了1700多名发热患者;2013年,作为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参与了H7N9的防治工作;2016年,作为国家中医局专家参与了流感防治及中医指南的起草制定工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史利卿再次承担起了战“疫”重任。不仅参加了北京市级、区级及医院三级防控工作,还作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中医药救治专家,参与了北京市的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北京市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指南第5版的制定工作;并作为东方医院疫情防治工作核心专家组组长,带领科室团队抗击疫情。
如此繁复、辛苦的工作,史利卿在介绍相关情况时,却始终保持着平静,语气也颇显轻松。“从3月开始,每天下午3点都要准时会诊所有重症病例。不分节假日,大概持续了近三个月。”聊到更为具体的工作时,史利卿表示,这项工作虽然辛苦、紧张,但能在救治工作中贡献一份专业力量,累得有价值。
据一位东方医院工作人员介绍,从疫情一开始,史利卿每天的日程就被工作排满了。他的3个工作笔记本,记满了会诊资料、病患诊治信息、工作安排。“6月25号端午假期,史主任参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视频会议时,突然接到一位患者胸部CT影像异常的电话。他立即组织专家组会诊,通过仔细阅片、询问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进行筛查研判。为确保专家组做出该患者不够新冠肺炎疑似的诊断无误,他为该患者做了核酸检测。等待结果的过程近12个小时,史主任一直跟踪情况。当得知检测结果为阴性,才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个患者去过高风险区域,一定要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可能,所以特别谨慎。在结果出来前,肯定担着心。”回想当时的情景,史利卿淡然地回应,“作为防控专家,确保医院安全是重要职责之一,必须高度警惕,不能有一丝大意。因为我们医院地处北京南城,某种意义上属于前沿阵地,漏诊误诊的后果不堪设想。”
谈到救治病例,史利卿还举例说:“曾有3例核酸延迟转阴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虽有缓解,但咽拭子、痰标本及大便核酸检测却迟迟不转阴。接到会诊要求后,我详细问诊,分析病机,辨证开方用药后,患者很快就转阴出院。其中有一位患者服用中药3天后,大便核酸检测转阴,原有的胸闷、嗅觉减退症状也明显缓解。这几例虽不能说具有普遍意义,但对中医药的效果却有提示价值。”
疫情发生以来的6个多月时间,由于紧张疲劳,史利卿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发作了两次,近来还出现了突发性耳聋。但他“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早出晚归,到家后也是会诊电话不断。赶上正在吃饭或已经准备睡觉了,只要电话一响,都第一时间接听,并耐心细致的解答。他腰间盘的老毛病复发时,还带着护腰参加了很多活动。”史利卿的妻子说。
制定流调表 为疫情防控提供学术支撑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史利卿的研究生课题方向即为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他先后开展了中药抗病毒药效机理、临床疗效等方面研究,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针对既往中药药效研究中,过分偏重于药物抗病毒作用的不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中药调节免疫,减轻炎性介质介导的免疫损伤的药效学机理新认识,他还参与制订了“风温肺热病(呼吸道病毒感染)诊疗常规。”
东方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史利卿教授制定的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观察表,为后续完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观察总结,提供了学术支撑。
对此,史利卿说:“由于多年从事呼吸临床工作,以及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我对这类疾病更敏感些。因此,在今年2月份的疫情早期,即制定了相关的证候流调表,同时也指导了所管片区定点医院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工作。当时做这个观察表,是因为我觉得新冠肺炎需要有一个更加详细的证候学规律总结。”
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出现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于新冠证候规律总结非常重视,史利卿受命担任北京市新冠肺炎中医证候改革专班主任。他提出:“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一定可以更加系统地总结新冠肺炎的病证特点。”
“为保证此次中医证候流调工作质量,中医局组织了多家医院专家参与。其中第一步工作就是加强中医证候学流调,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证候规律,为以后精准辨治提供更多依据。同时,也能提升中医防治新冠肺炎的学术水平。”史利卿介绍。
构建中西医结合平台 更有效地做出专业贡献
采访最后,史利卿还谈到了对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认识和体会。他说:“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疾病,存在很多未知,要求医生在病因病机、证候规律以及药物机理方面加强认识。这就需要中西医共同努力,构建一种机制或平台,以严谨的态度,加强顶层设计、总结救治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为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医药救治传染病工作模式提供借鉴,为发挥中医药战疫做出应有的专业贡献。”
“我个人认为,中、西医思维虽然有很大不同,但完全可以互补应用。以哮喘为例,西医的诊断、治疗一般来说并不复杂,而从中医角度讲,要区分寒热虚实,对证选方。对于中医的传承者来说,西医学可作为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有对比才能更好地发展,也更有说服力。”史利卿说。
史利卿曾经担任中华医学病毒学会的委员,也是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委员。他表示:“在与西医同道交流时,大家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也非常感兴趣。如果能运用现有科研方法和手段,把疗效和机理治疗过程说得更清楚,就可更好地服务临床,也能为学术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需要有更多的人既能同时用中西医学两种手段诊治患者,又掌握中西医的科研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这样才能把中医发展得更快更好。”
6个多月以来,史利卿始终坚守在抗疫工作第一线,职业的心态,专业的精神,因责任而有担当,因使命而勇于奉献,这不仅是他秉持的信念,更是他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