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新建16座密闭式垃圾中转站,128座居民垃圾楼下半年完成改造

北京朝阳将实现垃圾全部密闭收运

2020年07月13日10:39 来源:北京日报

垃圾转运监控室。本报记者 王天淇摄

本报记者 王天淇

朝阳区新建16座新型密闭式垃圾中转站,已陆续投入使用13座。从昨天起,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陆续关停区内原有露天垃圾中转站,将实现全区垃圾全部密闭收运。

中转站地下设垃圾压缩箱

沿朝阳区东窑路与东苇路交叉口西侧一条小路向里走,空地中有一幢不起眼的灰色垃圾楼,就是刚刚建成投运的金盏乡密闭式垃圾中转站,周边部分居民及社会单位产生的其他垃圾经由这里计量、压缩后再运往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焚烧处理。这处密闭式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4320平方米,绿化花池中的垃圾楼并不高,可日转运能力却在100吨以上。

大容量处理的秘密就藏在小灰楼的地下。

“从收运车辆进门开始,其实就已经进入了整个管理系统,没有统一配发的计量卡,门口的电子杆不会抬起,只有符合要求的专业收运车才能进来。进门的时候地磅自动称重,卸完垃圾后出门的时候再次称重,两次重量一减,就能得出一车垃圾的重量。”说着,朝阳环卫中心第二清洁车辆场城外分队副分队长康燕斌带着记者跟随一辆驶入院区的收运车绕到了小灰楼的背后。这里是垃圾的倾倒收集区域,也是整个中转站的核心地带。

收运车缓缓倒车靠近收集区域,带有自动感应装置的卷帘门快速升起,车厢内的垃圾一股脑儿地被倒进深埋在地下的垃圾收集压缩箱内。记者注意到,运输车刚一驶离,收集区的周围墙面上立刻喷出了八九股水雾,“这是特别加装的喷淋系统,垃圾一入地,收运车开走,立刻开始喷洒除臭剂,在消毒、除臭的同时还能降尘,更绿色环保。”康燕斌说。

康燕斌带记者来到地下垃圾收集区域。地下空间里,并排摆着三个巨大的圆柱体形状垃圾压缩箱,收运车在地上倾倒的垃圾,通过漏斗状压缩设备进入压缩箱。压缩装满垃圾,压缩箱通过自动抬升装置升到地面,工作人员再用专门的单臂吊车吊起,运往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康燕斌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大型垃圾压缩箱,每个容量在24立方米左右,每座中转站配备5个压缩箱循环使用,“每个中转站日转运能力大概在100吨以上。”

记者从朝阳区城管委了解到,类似金盏乡这样的新型密闭式垃圾中转站朝阳区一共新建了16座,目前已有13座投入使用。朝阳区城管委固体废弃物管理科科长李树茂告诉记者,这16座新型密闭式垃圾中转站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内的农村地区,可取代原有的露天垃圾中转站。站内除了利用地下空间配备大容量压缩箱外,还配备了自动称重、压缩和渗沥液收集系统,与传统中转站相比,彻底解决垃圾露天存放、渗沥液外流、产生异味、噪音等问题。李树茂告诉记者,随着16座新型密闭式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朝阳区从7月10日起将关停原有露天垃圾中转站,全区垃圾将实现密闭收运。

小号转运车能跑背街小巷

为解决垃圾混装混运,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四类垃圾必须专车专运,各区也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垃圾转运车“换新装”。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计划喷涂新转运车共计217辆,其中175辆为用于转运其他垃圾的灰色外观压缩车,另外42辆外观为绿色,专门用于转运社会单位产生的厨余垃圾。朝阳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喷涂的厨余垃圾转运车装载量普遍为3吨左右,其他垃圾转运车则分为14立方米、9立方米、5立方米等不同型号,“这是考虑到有些背街小巷大车进不去,就可以派小车点对点收运。”这位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完成38辆新转运车的喷涂改造,余下的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成。

128座居民垃圾楼下半年完成改造

今年下半年,朝阳区还将对城区内正在使用中的居民垃圾楼进行全面改造。

“朝阳全区共有284座垃圾楼,我们从中筛选出了128座具备改造条件的将进行整体设施设备改造。”朝阳环卫中心基建科科长魏超告诉记者,具体包括12座垃圾楼将新增分类垃圾箱47个,更换垃圾箱279个,外观、外立面标准化标识系统更换,改造66座垃圾楼的污水收集池,12座垃圾楼加装隔音罩棚,47座垃圾楼加装新风除臭系统以及120座垃圾楼加装计量称重设施。魏超表示,为降低垃圾楼改造对生活垃圾清运的影响,朝阳区已结合街乡实际垃圾量安排改造计划,分街乡制定临时收运方案,并制定应急预案,安排8辆应急清运车,保障改造期间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