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新技术可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信号

2020年05月18日07:40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纹理。他们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视网膜纹理可以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而其开发的成像技术则可帮助发现这一预警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该病引起的神经元和突触损失会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都是在患者开始表现出认知能力减退症状后才进行的,诊断手段主要是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本高昂。如果能够找到可以用作该疾病预警信号的生物标记,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就可以通过药物、锻炼等早期干预措施阻止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视网膜则被认为是能提供这种生物标记的一个研究目标。因为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视网膜结构改变,最明显的是会导致视网膜顶层变薄。

此次,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多模式相干成像技术,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角分辨低相干干涉法结合起来。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获取仅凭OCT无法获得的有关视网膜每一层的厚度和结构信息。他们通过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研究发现,患病小鼠的视网膜中最顶层会明显变薄,其神经元表现出结构纹理的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组织纹理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

研究人员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的检测有助于对该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减缓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视网膜纹理结构的变化具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的潜力,而其所开发的组合成像系统提供了独特的分析功能,会让病理视网膜的检测更简单直接。

(记者刘海英)

总编辑圈点

尽管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容小觑,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存在很多种说法。而且,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少之又少。令人欣慰的是,该领域或大或小的研发进展从未停止,让患者和家属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宜早不宜迟。新技术助力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带来了进行早期干预的机会,这无疑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患者意义重大。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