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兜底保障网做密做实
邱超奕
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关注困难群众所急所盼,精准施策、注重长效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障基本民生,特别是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在疫情防控中,从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期限到简化社会救助程序、启动临时物价补贴……一项项有力措施温暖人心,加固了兜底保障网。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我们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5亿人,失业参保人数在2亿人以上,且多年来保障待遇稳步提高;在基本医疗体系中,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重病住院报销比例已提高至90%左右;近年来累计建设的8000多万套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帮助2亿多人安了家……贫、寡、孤、残等特殊群体,整体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
在遭遇灾害、疫情等冲击时,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及时出台、精准实施。比如,为应对近期食品等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将3到6月的价格临时补贴金额提高1倍发放,且扩大补贴人群范围。财政部门为此提前安排1030亿元救助补助资金,很快又追加约530亿元,资金额度超过去年全年实际执行数。这样的政策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保障困难群体民生安稳,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对他们既提供普惠的兜底保障,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要提高兜底保障政策效果。花同样的钱,把事情办得更妥帖,更能急群众之所急,让群众满意。比如,广东省民政部门给一些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提供“现金+实物救助+服务”综合保障;相比直接领钱,在家就能获得生活照料的方式,更令保障对象称心满意。再如,湖北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施“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关注他们在疫情之下的生产生活状况,逐户逐项排忧解难。相关管理部门设身处地为困难人员着想,创新保障内容和服务方式,帮到了点子上,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还要注重建设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眼下,各地和相关部门都在对标“小康”要求,加快民生政策的落实。我们要继续发扬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续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完善对困难群体生产帮扶、生活照料的政策制度体系,把兜底保障网做得更密更实。
当然,兜底保障政策执行中务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相关措施、标准要重在“保基本”,围绕困难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基本需要去发力,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不能大水漫灌、“撒胡椒面”,要真正把好事办好,让这张兜底保障网经得住风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5日 19 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