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科学素养,打败伪科学“病毒”
万能板蓝根、神奇双黄连、奇葩抗病毒口罩……从新冠疫情暴发,到高峰过去,朋友圈、微信群、网上各种防治新冠肺炎的“偏方”从未间断;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又有一批号称可以抵御病毒、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热卖,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卷土重来。这些所谓的防疫“神器”和抗病毒秘方靠谱吗?
专家指出,许多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都是典型的“噱头大于内容”,不仅难言科学,更跟抵御病毒不搭边,纯粹是“借疫生财”。倘在平时,我们也许还会有所警惕,但面对疫情,往往就有人“病急乱投医”“宁可信其有”。积极防疫是好事,但真信了这些谣言,钱包缩水事小,耽误健康可是得不偿失。
对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行为,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出击、从严处罚、形成震慑。但我们也应看到,每有突发事件来临,诸如此类盲目“抢购”就会再现。如此这般,除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息获取焦虑,也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
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谣言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
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当各种与疫情、健康相关的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混淆视听、真假难辨时,我们更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经常性打假,让这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随风飘散。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我们在防控中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普更接地气,果断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和谣言也就自然没有了市场。(晓想)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