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关键抉择彰显一个国家的价值取舍

晁星

2020年03月20日12:05 来源:北京日报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等价值理念,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价值刻度里,“人民”是最坚实的根基,我们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决策部署的根本依据。

全球病例已超20万例,死亡超8000例,其中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超11万例,欧洲成为疫情“震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大流行阶段,全球疫情形势急剧恶化,其严峻程度,甚至被评论为“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所有国家都是大考。毕竟,任何国家或城市的医疗资源,都不可能按极限条件设定,面对突然井喷的就医需求,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很难避免。但情势危急,又要求治理者必须第一时间做出抉择。这样的“第一反应”,恰恰凸显着一个国家真正的价值取舍。

抉择和取舍,直接体现就是不同的抗疫理念和举措。作为第一个被疫情突袭的国家,中国也曾被打得措手不及,但稳下来后迅速调整方案,以举国之力坚决投入“战疫”,尽一切可能增加医疗供给,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十几个“生命方舱”星夜起航,无论轻症重症应收尽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检测门槛和费用一度很高,导致普通民众检测无门、就诊无路,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更坦承,有一些“流感”死者实际感染的可能是新冠肺炎;欧洲方面,多国宣布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检测,英国首席科学家更提出了“群体免疫”概念,被外界解读为是将民众推向“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疫情较重的意大利,则在医疗资源出现极度挤兑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先救那些可能有“更长预期寿命”的人,令人唏嘘。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这些价值理念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战疫”的横向对比中,中国在医疗资源等多方面的禀赋其实并不占优,却展现出了不惜代价、全力以赴的奋战姿态。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各级财政在疫情防控方面已投入1169亿元。仅治疗一个新冠肺炎ICU患者,花费可能就超过70万元,而这些由国家兜底。而除了直接支出外,为抗击疫情不少地方一度停工停产,十几亿人宅家防护,经济社会按下这样的暂停键,方方面面会遭受怎样的损失不难想见。但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我们做到了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虽然经济上损失很大,接近停摆,但是换来了老百姓的平安,这个是对的。”而反观一些国家,纵然有足够的“时间窗口”,有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有相对优越的医疗资源,但当疫情蔓延时,它们的反应却多少给人迟滞和被动的观感。美国总统特朗普更连发推特,称美国每年因流感死亡数万人,但生活和经济并没因此暂停……正如观察人士所言,在关键时候,西方一些人把生命作为符号之一,可以放到轮盘里去赌一把,也可以放进“性价比”公式里“理性”计算。

“中国是断然不会根据‘更长的预期寿命’来采取医疗救治的。”“群体免疫是对老百姓不负责任的做法。”针对西方种种备受争议的抗疫理念和举措,国内医学专家如此回答。在中国,不会因为疫情汹汹就自暴自弃、放水流舟;在中国的病房里,耄耋老人不会因为年龄而被放弃,反而会获得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和照料。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取舍?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为了谁”这一核心价值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价值刻度里,“人民”是最坚实的根基,所有国家制度都深深根植于此,“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决策部署的根本依据。抗地震、战洪水、搏冰冻,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响“三大保卫战”,莫不如是。正是这样的价值排序,让无数人安心,也更充满信心,因为大家相信,“这个国家不会十全十美,但每到生死关头,她总会不遗余力地拉你一把。”

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战疫”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动员,从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人向险逆行,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也真切体会到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国与民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助,激起的是令人震撼的意志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样的力量,一定能使我们化危为机,也一定会成为我们奋勇前行的长久动能。

外界虽然聒噪,中国依旧坚定。这两天,一批批援鄂医疗队踏上归程。视频里,感谢的话语、不舍的眼泪,让人动容。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成就一个英雄的国度。英雄的国度,也永远守护她的人民。我们一定会铭记携手同行的光亮与温度,也期待这样的光芒能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不同国家互相扶持、共克时艰,不同制度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以切实的改变让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