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完成送检

魏晓涵统筹/石爱华宋建华

2020年02月17日08: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新华社报道,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16日完成送检。

  记者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获悉,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16日18时45分,全国第二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也顺利完成。两具遗体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专家表示,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探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病理研究为什么如此重要?病理研究能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什么支持?针对以上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了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刘良从事病理研究三十余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所在的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了尸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得到了肯定的批复。

  病理搞不清楚,治疗就会盲目

  北青报:病理学检查为何重要?

  刘良:打个比方,CT检查就像卫星,如果地球上发生了一场战争,卫星只能看个大概。最核心的是要有人到前沿阵地去,看见敌人死了多少,我们的防御出了什么问题?敌人用什么武器,我们武器是什么样子?像侦察兵一样,指导后方打仗。病理研究就干这事儿。

  CT显示,(新冠肺炎患者)肺上出现毛玻璃样。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导致肺出现毛玻璃样,是水肿?出血?感染?纤维化?里面起反应的是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还是淋巴细胞?搞不清楚的话,治疗上就会盲目,一片乱杀。

  病理研究也关注传染途径的问题。比如粪口传染, 肠道里的病毒到底分布在什么地方?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还是结肠?不同情况的病人治疗也完全不一样。以后,如果要对新冠肺炎做实验,设计研究模型,也需要病理研究的结果。

  病理研究对治疗重点和方向提供支持

  北青报:病理研究能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什么支持?

  刘良:肯定能提供支持。以往,有很多临床不清楚的问题,都能在病理医生的解剖结果中找到答案,像判官一样。新冠病毒很奇怪,远离气管,在肺的周围比较多。所以取咽拭子的时候,病人要深深地把肺周围的病毒咳出来。

  为什么是这样的?目前还不知道。我们需要在显微镜下去验证,肺的哪个部位病变更明显,是靠近中间,还是外围?具体是什么样的病变,哪一块的炎性细胞比较多?

  有了这些病理研究,就会去思考,“为什么病毒会到这个地方去?”假设病毒在肺的外围多,那么它可能不是从呼吸道传入的,而是从消化道进入,跟着血液循环到边缘的毛细血管,然后繁殖,从外向内对肺部进行攻击。如果是这样,可能需要处理的就是血液上的问题,而不仅是针对肺的雾化,治疗的重点和方向就不一样了。

  另外,这个病毒对不同的人作用不一样,病例积累得越多,对临床治疗越有用。如果有病理解剖的知识,会更方便。

  完成一例病理研究最快需十天左右

  北青报:在我国做病理解剖,有什么要求?

  刘良:从法律来讲,我国《传染病防治法》里面提到,病患尸体可以来做病理解剖。前提要通过家属同意,解剖之后,要做好环境的防护、个人的防护。(这个过程)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都需把关。

  首先需要死者家属的同意,签一个协议告知;第二需要有一个相对合适的场地,不让病毒扩散,有人提出需要在负压(空间)下操作,但解剖需要的防护、防止次生灾害的措施我们都有,不需要担心;第三是做尸检人员要有资质。

  北青报:完成一例病理研究,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刘良:一般的尸检,要二三十天出结果。但新冠肺炎是很着急的,不只一种(人体组织切片)染色要上,各种都要用到,这样提取的信息更多,对临床指导意义更大。如果能做,快一点,特事特办,九、十天就能出结果。

  文/本报记者 魏晓涵 统筹/石爱华 宋建华

(责编:李轶群、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