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以药改契机推进“三医联动” 中国医改破冰前行

2019年12月29日0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年,降药价“虚火”之战在中国各地打响。如何借助此次国家药品采购机制重大改革的契机,深化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改革,进一步破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历经十年的中国新医改,正在破冰前行找寻答案。

促药品回归“合理身价”

近日,肺癌患者陈宁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消息。她一直服用的抗癌靶向药吉非替尼,从此前的一盒2280元(人民币,下同),在当地直降为547元,再加上医保报销,陈宁未来每月自付费用只需几百元。

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至全国,不仅是肺癌领域,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医药费用在多地都显著下降。

中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医保谈判近日也备受关注。70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新药“入围”医保,涉及肿瘤、罕见病、丙肝、糖尿病、耐多药结核等领域,价格平均下降60.7%。

为确保“自降身价”的药品质量“不打折”、供应“不断货”,中国官方采取多举措加强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监测,并逐步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机制,在保证质量和供应的同时,力促药品回归合理“身价”。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

质量过硬却没有“营销费用”的药品,如何才能获得医改主力军——医务人员的“青睐”?

业内人士指出,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离不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行业薪酬分配机制,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技养医”。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谢显金透露,在当地医改前,自己一年工资不超过十万元。近几年,年薪至少翻了一倍。

三明市是全国医改的“明星城市”。2012年,该市医保基金亏损约2亿元,在巨大压力下被迫启动医改。通过大力深化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改革,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将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等。

三明医改不断突破利益藩篱,“步步惊心”却成效显著。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医改前的6553元下降到2018年的5847元;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从医改前的4.2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1.34万元。

今年12月28日,中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问世,坚持“三医联动”改革作为新医改推向纵深的关键被纳入其中。日前,中国官方已制定“时间表”,明确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互联网+”助力分级诊疗

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值班医生面对着一台大屏幕,屏幕里的患者因为突然胸闷、气短,在银川市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陪同下,通过在线互联网门诊接受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的诊疗。

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自2018年获批以来,已构建起从自治区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低成本、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在该模式的推动下,有效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尽力让当地民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曾经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宁夏已经站在了中国新医改的前沿。

作为解决“看病难”的重要举措,中国多地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分级诊疗模式:利用“互联网+智慧家庭医生”方便社区居民就诊;用自助机读取医保卡,继而定向分诊;通过区域医疗协作平台进行双向转诊……

截至目前,中国新医改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了30%以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表示,未来将针对药品集中采购见效过程中的堵点和痛点,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冰前行,进一步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李亚南)

(责编:董童、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