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构建城市分级诊疗新模式
2015年以来,按照蚌埠市医联体建设统一部署和分级诊疗要求,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充分市场调研,选择在城市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主动下沉部分综合医疗资源,通过直接领办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城南体检中心、血透中心、口腔中心以及城西康复中心,形成城市紧密型医联体暨医疗集团。医联体内部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并建立统一发展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源调配、绩效分配的组织与管理体系。
打造医联体 服务层级体系分明
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依托蚌埠二院综合医疗资源,结合各自优势及需求,不断挖掘服务增长点,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服务层级体系。
最早领办的湖滨中心扎根社区,承担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及分级诊疗医改试点的双重身份,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在健康管理、双向转诊、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所构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69”模式以及逐步确定的“25上15下”双向转诊病种,在全市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城南分院作为第二个从蚌埠二院脱胎而出的医联体,依托优质医疗资源,面向社会各层次人群提供差异化体检服务;借助“名医效应”吸引基层群众就近看病,助推分级诊疗;能实现患病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治疗。城西康复中心采用医疗、护理、功能康复一体化的康复治疗模式。
此外蚌埠二院通过远程心电等诊疗服务,建立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以专家派驻为基础,以远程诊疗为手段,以人员培训为载体,以提升专科诊疗能力为目的,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疾病为主线的分级诊疗模式,让群众切实享受基层就医的实惠和方便,也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
六大创新机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蚌埠二院紧密型医联体在落实管理、医疗、学术、科研、专家队伍、医疗设备与信息化等方面资源共享工作的过程中,创新建立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便民利民服务、实时双向转诊、费用综合控制等六大创新机制。
湖滨中心位于蚌埠市龙子湖东岸,目前区域内无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辖村、站,提供部分最常见疾病的诊疗,但远远满足不了辖区居民对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基本需求。
蚌埠市共有2所省属三甲医院、1所部队医院以及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7家市属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龙子湖区、蚌山区等老城区,医院平均占地仅有31.71亩,均存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不全、结构布局不适应现阶段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等问题。
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城东、城南、城西区域,大多数患病居民都会选择“首诊前往市区大医院”,从而造成中心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和看专家排长队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难以解决。
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按照医疗集团模式人财物统一管理,湖滨中心负责人由蚌埠二院委派,骨干医务人员实行轮转制,至少6个月以上,门诊医生以全科为主,相对固定,让广大患者每天都能见到“熟面孔”,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同时下派高年资护士至湖滨中心,授予“健康处方权”,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对基层护理管理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下沉医务人员收入较蚌埠二院同级别人员高出30%左右,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为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建立辖区居民健康管理机制。湖滨中心以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慢病管理为突破口,遵循“人群分类、服务分层、团队协作、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制定慢性病立体化管理流程,探索建立防治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将坐堂诊断变为主动问诊,将间断服务变为连续服务,将单一的疾病治疗变为综合的健康管理,从医患“契约关系”转向社区“熟人关系”,慢病居民逐渐“管起来”、“动起来”、“好起来”,健康咨询首选“医生朋友”的就医认知度不断提升。
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为破解家庭医生“履约能力不足”这一痛点问题,湖滨中心将蚌埠二院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知名专家及全科医生纳入服务团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充分调动高年资医护人员“下沉”社区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湖滨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数据库,优化服务团队管理,提高服务团队履约能力。不断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解决因为家庭医生数量不足、服务跟不上、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的“签而难约”“签而不约”现象。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上线使用随访系统。该系统集家庭医生签约中心、双向转诊中心、智能客服中心、满意度调查监测管理中心于一体,履约服务更精准、更高效,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有“深度”;以构建“熟人社区”为着力点,变以往家庭医生签约“抓—管—服”为“服—抓—管”模式,促成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重点首先落在“服务”这一环节上,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有“温度”;以特色项目为抓手,不断扩大签约服务的影响力。与区残联合作,成立湖滨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全流程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辖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与区民政部门合作,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进养老院,使300多位老人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开通健康银行,提出“存钱不如存健康”的管理理念,引导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健康管理;建立“绿丝带之家”,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环节管理,促进辖区目标人群社会康复;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失能老人、晚期肿瘤患者等重点人群探索签订VIP综合服务包,满足辖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目前每年提供多达150余次上门服务;联合蚌埠医学院、蚌埠市医保中心等开展《家庭医生VIP服务与医保支撑体系结合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签约重点人群两周患病率下降近20%,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减少医保资金消耗。一系列特色服务,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有“广度”。
建立便民利民服务机制。以市级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蚌埠二院与湖滨中心各信息子系统完全实现互联互通,以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数据库,实现自助挂号、移动支付、电子病历、移动查房等一体化管理,转诊患者在医联体内的就诊记录、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实现共享,方便医生全面掌握转诊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对应诊断治疗;依托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创建“名医工作室”,知名专家至湖滨中心长期坐诊,帮助指导开展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开通蚌埠二院、上海长征医院专家预约门诊平台,根据病情诊断结果患者可随时预约上级医院专家门诊,真正实现大医院接诊疑难重症患者,而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留在社区的功能定位;开通实时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高血压、远程影像,目前共计开展远程会诊2960人次,提供远程心电7380人次,减少了患者往返大医院检查的费用和资源浪费,也加强了蚌埠二院专科医生与湖滨中心全科医生的协作交流,使湖滨中心基本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社区居民就医安全感明显提高。
建立实时双向转诊机制。蚌埠二院与湖滨中心签署双向转诊协议,湖滨中心与辖区14个村(站)同样签署转诊协议,构建城区三级转诊网络,转诊初期行政适当干预,明确上转下转病种,畅通转诊绿色通道,安排专车接送,转诊病人只收取一次门槛费,有效降低患者就诊住院的排队等待时间以及费用成本;建立首诊-转诊 “全程双向负责”制,推选蚌埠二院专家担任“责任主任”具体负责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同时建立远程、微信、培训等多种沟通模式,帮助有效识别需要上转和下转的患者。目前蚌埠二院下派专家至湖滨中心指导手术165例,实施多学科会诊1149人次,举办培训讲座396次惠及基层医务人员2454人次,实现上转住院患者206人次、下转住院患者113人次,双向转诊逐步成为医联体医务人员的医疗习惯,重塑了井然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
建立医疗费用综合控制机制。为承接大医院急救或手术后进入稳定期、康复期的患者,湖滨中心设立了综合病区,并由蚌埠二院心内科、普外科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疗专家以及“下沉”社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病区主任和护士长,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缓解了大医院慢病患者压床的问题,使大医院腾出来的床位能让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同时湖滨中心药品供应保持和蚌埠二院同步,一律零加成销售;医疗服务项目下浮10%收费;引入DRGS管理理念,以蚌埠二院绩效考核体系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子系统,严格控制患者均次费用、药占比、耗占比,力争用最经济的路径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广大辖区患者切实感受到基层医改政策红利。
蚌埠二院将继续把准“专科化、差异化”发展定位,把湖滨中心作为城市医联体建设的试点来抓,为城市医联体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患者下转,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形成市区乡一体化、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分级诊疗落地;利用智慧医疗建设,依托“互联网+”,采用远程教学、会诊等手段,节省时间和空间,实现互连互通,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注重健康教育,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防病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少得病,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继续探索建设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联合辖区养老院、康复中心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医疗康复服务。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