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换脸”当心生物信息泄露

2019年09月03日08:06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换脸软件ZAO走红网络,用户上传个人照片后可“一键”进入沙溢、梁朝伟等明星出演的相关影视片段中,生成新视频,同时还能制作表情包。用户觉得“好玩”的同时,该软件背后的隐私权、肖像权、版权等相关安全问题也引起关注。律师认为,ZAO应醒目提醒用户授权条款,同时ZAO和用户都应该明确责任防止侵权。(9月1日《新京报》)

  不管开发这款软件出于何种目的,也不管被收集的人脸信息将被如何对待,但只要民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就会克制住好奇心,不去应用这类软件。换句话说,换脸软件之所以走红网络,原因在于太多的人缺乏个人信息安全知识,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地方。

  民众普遍知道身份信息不可泄露,如身份证、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社保卡号等。但与身份信息相比,个人的生物信息,如指纹、人脸、基因等更为重要和敏感,但不少人对此并不太在意。

  如果说指纹的使用范围较广,民众对于这个生物信息具有较高的防范意识,那么相比之下,人脸和基因信息随意泄露的现象就比较普遍,此次换脸软件走红,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尽管支付宝等平台声称这款软件不会威胁到刷脸支付的安全性,但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当中,目前不可能的事,不能确保将来也不可能。

  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人对于基因信息同样持漫不经心的态度,随意参与基因检测、同意非正规机构储存基因片断等。目前基因信息的运用范围还较小,一时还看不出更多危害,但基因信息是个人最核心也最敏感的信息,它记录着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将来技术发展成熟后,通过基因可以解读出很多最隐秘的个人信息。且基因还可以编辑与复制,将来会被如何运用,当前很难预料。

  因此,对于这次换脸软件走红现象,一方面要就事论事,看到人脸信息遭泄露带来的风险,并督促加以改进。更应该看到,在生物信息保护方面,不仅民众的防范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相关规定也比较缺乏,亟待就此好好补一补课,否则更多“好玩”的软件还可能出现,让更多民众付出泄露敏感信息的代价。  时本(医生)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