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全面建立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连日来,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市领导要求,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抓好条例修订,以条例修订为契机,全面建立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本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健全分类投放运输收集体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城市发展转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对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月初,本市启动“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组织市、区、乡镇约1.5万名人大代表赴基层就条例的修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先后以人大代表身份前往各区,深入社区、乡镇,与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建议,要实现垃圾减量,可以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垃圾产量,科学核定生活垃圾排放总量额度,同时限制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明确单位和个人的垃圾分类责任,增加和细化罚则,对发现违规投放垃圾并及时进行举报的群众给予一定奖励,形成全社会监督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一些社区工作者和物业公司代表建议,在特殊时段(如早晨、晚上、夏季等垃圾产生数量较多的时段),可针对性地增加垃圾收运频次,避免垃圾投放点超负荷运转,减少二次分拣工作量和衍生污染。部分来自远郊区的市民代表则提出,针对设施农业、民宿等农村产生垃圾较多的行业,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中建设垃圾处理站、增加清运频次等方式,及时对垃圾进行消纳处理。
市领导指出,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迫切需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要深刻认识推进垃圾分类对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广泛汇集社情民意,使立法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过程,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以条例修订为契机,全面建立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管理,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市领导要求,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目标,以街道为单位抓好示范片区建设,细化垃圾源头减量措施,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探索控制垃圾总量的有效方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要强化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减量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健全分类收集运输机制,配齐配好垃圾分类运输车坚持分类运输,避免混装混运。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垃圾类别,因地制宜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融合,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要通过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压紧、压实单位、企业、居民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倒逼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和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法规得到充分执行。(记者 王天淇)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