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老人骨折后到底应不应该手术?

2019年08月06日08:19 来源:南方日报

老年人骨骼的韧性差,脆性增加,且有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即有可能引起骨折。由于年龄大、耐受力下降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如果进行手术治疗,老人需承担很高的风险。但如果不手术,长期卧床带来的则是更高风险的并发症。

老年人哪些部位最易骨折呢?骨折后到底应不应该手术?清远市人民医院骨二区副主任医师黎昭华对此进行了盘点。

三大部位最易受伤

骨质疏松是头号元凶

“医院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老年骨折病例。”黎昭华坦言,由于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骨折治疗中,老年骨折日趋引发关注。老年人骨折主要发生在三个部位,髋部、腕部、腰椎和胸椎,其中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为髋部。黎昭华指出,在老年骨折中,65岁以上老人的髋部骨折几乎占到了50%以上,但是只有30%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其中有小部分患者的骨折不愈合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

腕部骨折也是老年人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当老年人要摔倒时,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这时,身体的重量会集中在腕部而引发骨折。

“老年人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会出现明显衰退,钙流失严重,骨质疏松症严重,导致骨折发生的几率增高。”黎昭华曾接诊过不少“离奇”的案例。患者既没有摔倒,也没有磕碰,只是蹲下来捡个东西,起身时一用力,“咯噔”髋关节就骨折了。“当老人的肌肉萎缩、软骨磨损、骨质疏松到一定程度时,骨骼难以支撑体重,一旦运动不当,膝关节、髋关节、腰椎就会因此而受伤。”

长期卧床可引发

三大并发症危及生命

老人跌倒,可怕的不是骨折本身,而是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临床上,不乏有老年骨折病人,不愿意手术,为了减轻疼痛、避免再次跌倒,多数选择长期卧床休息。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患者,骨折后多数疼痛明显、无法行走,只能卧床。

“长期卧床,对老年人百害而无一利。”黎昭华指出。

骨折后,如果保守治疗,等它自己长好,年轻人尚需要好几十天,更何况是年老体弱的老人?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机能本身就已衰退,长期卧床会影响肺部的呼吸功能,自主排痰能力差,咳嗽幅度不大,进食食物容易反流,形成坠积性肺炎。

除此之外,老人长期卧躺,背部皮肤长期受压,容易发生褥疮,引发创口溃烂、恶性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等难以治疗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卧躺时由于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流动到肺部形成肺栓塞,常常会导致猝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三天内可下地行走

对于髋部骨折患者,目前其手术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内固定,即把断掉的骨头接回去,用医学骨科专用的钉子固定好;二是做人工关节置换,取出断掉部分的骨头,用假的关节替代。至于具体用何种方式,还要视骨折类型及病情决定。

“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操作上完全没有问题。”黎昭华此前曾为一名97岁的高龄老人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康复良好。这个手术的优点是切口小、不破坏髋部肌肉群、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两三天即可下地行走,且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大,极大地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黎昭华建议,老人骨折后,如果没有禁忌症,则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让患者尽快站起来,早活动、早离床、方便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并不是每个骨折的老年人都可以做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心脏功能不全的老年人需慎重手术。因此,老年人骨折后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术前详细地检查身体重要器官的状况,有慢性病的患者先将病情控制之后再进行手术。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预防骨折呢?黎昭华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日常饮食中,老年人应该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虾皮、豆制品、芝麻、牛奶等,建议老年人锻炼以舒缓的运动方式为主,如散步、打太极等,对抗性运动项目尽量少参加。一旦发生骨折或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时前往正规医院专科治疗。

(责编:郎玥(实习生)、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