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游泳

张 健

2019年07月30日14:0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玩水是暑假的标配,假期来临,儿童溺水事故频发。7月13日,山东省济南市一男子带3个孩子到水库游泳,3人溺亡;7月14日,河南信阳市一名大人领着4个孩子在河滩玩耍时不慎落水,全部溺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数据显示,2004~2017年,溺水一直是我国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美国儿科学会近日指出,参加正式的游泳课程可以将童年溺水死亡的可能性降低88%,提倡儿童学习游泳。眼下正值暑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期,家长们不妨送孩子去学习游泳,从根本上解决溺水危险。

  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教授、原国家游泳队科研负责人陆一帆看来,预防儿童溺水的有效措施就是学会游泳。他表示,游泳不仅是健身方式,更是一项生存技能,从人身安全的角度来说,会游泳在关键时刻能救命;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胎儿在母亲子宫里时就在水环境中生活,婴儿一出生是会游泳的,后来才逐渐遗忘,但这项技能不应该被遗落。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游泳课,如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要求学生必须上游泳课。不少国家也很重视,尤其是日本,更是从娃娃开始,全民学游泳。在日本,不会游泳的人很少,因为这是他们的必修课。

  因此,陆一帆给孩子们做了一份暑期学游泳计划。

  1.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去规范、安全、卫生条件好的游泳场所(游泳馆、特定海滩水域等)进行游泳运动。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亲子游泳,婴幼儿可在家长及专业辅导人员的辅助下在小泳池“嬉戏”。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们要提醒孩子不要去野外的水域,如水库、湖泊、海边等陌生水域玩水,由于缺乏对局部水域的了解(如水温、水流、寄生虫等情况),同时缺乏游泳安全保障设施及保障人员,这些野外水域游泳风险较大。

  2.鼓励孩子学游泳、学急救。对于那些怕水、恐水的孩子可以先从亲近水、认识水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游泳池学习。孩子可以首先从打腿开始,在泳池边,双腿在水中规律划动,让孩子先适应水。其次学习换气,先在浅水区练习憋气、吐气,开始一定要慢,并不断尝试不同的吐气速度。再次,学习漂浮,先学习俯漂,初学时可以拿一块浮板或游泳圈,深吸气,头入水,目视池底,脚轻蹬池底浮起,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在孩子学会了换气和漂浮后,便可抛开辅助设备让孩子练习滑行,即让孩子头部埋在水中,两手叠压,伸向头顶,身体拉直,用力蹬池壁,向前滑行,让孩子找到在水中前进的感觉。最后,练习手脚并用,即在滑行过程中练习各种动作,刚开始,动作一定要一个一个地做,切忌不可连续动作,每次动作做完立即保持滑行姿势。

  3.以上动作熟练以后,孩子可以从最简单的自由泳学起,再学习技术要求较高的蛙泳,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再进一步学习仰泳和蝶泳。

  除了学习和掌握良好的游泳技能,遇到危险时能从容不迫自救和救别人,也是降低溺水事件危险的重要方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心肺复苏教员闫建军表示,溺水时,若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以达到60%。因此,小孩和成人都应学会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快速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

  第二,将溺水者俯卧,腹部垫高,头部下垂,手压其背部,倒出呼吸道及胃中的积水,或将其腹部放到救治者的肩上并快步走动,将积水倒出。

  第三,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摇动肩部、高声喊叫、掐人中等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检查颈动脉判断脉搏,同时判断呼吸(5~10秒);如果无脉搏则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儿童按压深度2.5~3.5厘米,单手掌根或双手掌根重叠置于两乳头的水平中央处按压(婴儿按压深度约1.5~2.5厘米,用中指与无名指或双拇指按压两乳头连线下方水平处);连续按压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量300~500毫升),吹气有效标示为胸廓隆起。

  第四,若2分钟后仍无效果,有条件的则应当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设备(AED)进行除颤。

  第五,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治疗。▲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