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贵:治慢病,你需要一颗“心药”
很多慢性病患者在躯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复杂的心理状态改变和情绪反应,而这些负面的心境、情绪可能是影响疾病好转的重要因素。长期疾病缠身、情绪低落的患者,需考虑接受心理精神相关的辅助治疗。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方旭是一名银屑病患者,今年才30岁的他被这皮肤病折腾了十多年。为了治好病,方旭四处寻医,能用上的药都用了,但效果并不理想,情况时好时坏,他的情绪也跟着时高时低。一开始还积极求医的他,后来对治愈已不抱任何希望。为方旭治疗皮肤病的主治医生见他灰心丧气、万念俱灰,开药时除了给他开控制皮肤症状的药,还多开了一种药——盐酸多塞平片,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性神经症。方旭看后就纳闷了,治疗皮肤病怎么还用精神科的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袁勇贵教授告诉他,很多慢性病患者在躯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复杂的心理状态改变和情绪反应,而这些负面的心境、情绪可能是影响疾病好转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身患顽疾、恶疾的人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一开始是“否定期”,多数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或难治之症时,第一反应是否认。他们拒绝接受事实,表现得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总怀疑医生诊断错误而到处求医,希望诊断有误。然后到“愤怒期”,当否定无法继续下去,病人心理转变成愤怒、怨恨地质问:“为什么是我,这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我!”愤怒的情绪宣泄过后,病人进入“协议期”,他们开始“讨价还价”,祈求命运之神的眷顾,给自己治愈、生还的希望。协议无果,疾病恶化,身体更加虚弱,患者将进入“沮丧期”。此时的他们,丧失对生命、生活、亲人的热爱,深感绝望、无助,严重的会发展成为抑郁症。若能挺过沮丧期,病人最后会到达“接受期”,既然无力抗争,那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带着病痛过完一生。
可见,人一旦患病且迁延不愈,不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心情也会一落 千丈。当患者终日沉浸在无法治愈、病情加重的担忧、恐惧、焦虑中,无时无刻不在问“我能不能治好”“我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吗”“我还能活多久”的情况下,焦虑、抑郁等“情绪病”会让患者的身体状况更糟。袁勇贵说,身病与心病互相影响,若身病接受治疗而不见起色,则需要考虑服用一颗“抗抑郁药”——接受心理精神相关的辅助治疗。
对于长期被疾病缠身、已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但还不到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袁勇贵建议主要通过改变认知方式来调整心态。首先,患者可以向下比较。不少病人深陷“自己是上帝的弃儿”的想法中,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怜的人,夸大痛苦。其实,不少到过医院的人会发现,有许多人的病痛比自己严重得多。跟更糟的情况比,也许有些阿Q精神,但这么想内心确实会释怀很多,让自己从狭隘、哀怨的思想中走出来,人也会积极些。另外,慢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发展兴趣来转移注意力。若每天只盯着自己的疾病,身体稍有变化就担心,越想越怕,最后只会惶惶不可终日。当然,更好的做法是与家人、朋友甚至病友建立紧密的联系,别让自己一个人在伤痛的漩涡中打转,积极地从人际圈中获得支持与力量。但如果慢性病患者已经发展成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袁勇贵强调,此时应该注重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再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心理疏导,对慢病患者身心状态的恢复很有帮助。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