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见人就发抖是害羞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汤世明

2019年07月15日15:32 来源:健康报网

“我打小由外婆带大,有害羞的毛病。初中起不与人多讲话,与人讲话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一说话就觉得自己表情不自然、脸红,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上高中后,不愿与班上的同学接触,总觉得别人都讨厌自己,尤其害怕男同学和男老师。只要老师上课面对同学时,我就不敢看老师,经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在读高一的小玉哭诉说,原来不想上学,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都快活不下去了。

咨询室里,小玉诉说着自己的苦恼。看见陌生人时,她更是控制不住地发抖、心慌。每次快轮到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心里就特别慌。本来会答的问题,脑子里竟一片空白。由于有这个毛病,她极少去社交场所和与人接触,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她力图改掉这些毛病,但收效不大。

耐心倾听了小玉的种种遭遇,我告知她并非是害羞,而是患上了社交焦虑障碍。这是青春期常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经过自身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需要积极配合多种治疗,包括定期的心理访谈和书写家庭作业。

取得小玉的信任后,第一阶段我的重点工作就是帮她全面了解社交焦虑障碍的疾病知识,对其个性,以及焦虑、抑郁等进行了心理评估,商量接受一段时间的抗抑郁剂治疗,并鼓励她尝试不总是低头与我沟通。

第二阶段重点进行认知治疗。在小玉能够理解自动思维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首先分析其内向、胆小、害羞、不善交际的性格,发现她与人交往总是担心自己会给对方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害怕被人评价和缺乏社交技能导致她回避特定场合,进一步加重了焦虑症状。其次,讨论见人发抖的情境和动机。性格自卑,自己看不起自己是根源。与人讲话或听课时对自己表现太过于专注而没有注意对方的谈话内容,导致与人交流困难和学习成绩下降。

接下来的几个月与她共同分析在某种环境下怀有的特定动机,包括与男性或陌生人交往时,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什么?重点是找出引起小玉彼时彼刻出现的不合理的歪曲认知,如担心别人都看不起我,别人会看出自己暧昧的想法等,与她一起讨论寻找合理的替代想法,进行认知结构重建。教会她正确使用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表、七栏作业表和认知自我监察表。这也是治疗的一部分。督促她在家里练习,以巩固治疗效果。

第三阶段进行行为治疗。对引起焦虑情绪的情境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逐步递增社交的情境,增加对焦虑的耐受性,从行为上采取系统脱敏疗法逐级脱敏治疗或想象暴露训练,同时辅助使用生物反馈仪和音乐治疗仪进行放松训练。

第四阶段进行自信训练。教会小玉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平时可阅读一些指导社交的书籍和辅助自学控制焦虑的手册,如每天有意识地安排与同学主动交流5分钟,初期交流的对象不固定,可以是熟悉的人,同时理解训练的目的意义,愿意配合治疗。交谈的内容不固定,重点是培养主动流畅的谈话技巧和心理适应能力,并每天做好训练记录,请对方打分。而后训练与亲友、邻居直至陌生人沟通,要求不回避。最后能够在班级当众上台发言和演讲。

经过近10个月的持续访谈和治疗,小玉的焦虑症状明显好转,不再害怕去学校,学习认真,成绩上升,平时也能与同学、家人正常交流,看见陌生人不再紧张发抖。平时她也尝试运用自我激励、不苛求自己、尽力而为、友善对人、同学互助等自助方法。最后一次随访时,小玉看着我,得意地说,最近表现不错,老师还让她当上了班级的组织委员,她的感觉越来越好了。

链接

社交焦虑障碍是恐惧症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害怕在公众面前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持续地感到紧张和恐惧。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治疗上公认的办法是采取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抗抑郁剂和苯二氮公式类药物等,同时强调运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帮助,促进患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责编:郎玥(实习生)、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