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消化不良很常见,半数以上人群在其生命过程中曾因消化不良而就诊。我国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高达20%~30%, 老年人中最高发。
临床表现与病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 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断在上腹部(剑突至脐孔之间) 出现上述症状,经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且排便后不缓解(除肠易激综合征)。FD发病与胃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高、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可能只是一少部分FD发病的原因,根除Hp不能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FD根据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上腹痛综合征,以与进餐相关的上腹疼痛、烧灼感为主;餐后不适综合征,正常量餐后上腹胀、早饱、嗳气。FD常可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疾病重叠。
大多数成年人做胃镜检查都会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少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同一组临床表现,二者有重叠。在治疗上主要是短期对症处理。对于萎缩性胃炎,可依据病理改变情况,个体化确定系统复查周期。尚无证据能够逆转中至重度萎缩性胃炎。
继发性消化不良 由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部病变,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慢性胆囊炎)、胰腺(慢性胰腺炎) 等腹腔器官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儿童缺锌、糖尿病、贫血、甲减、抑郁等) 所致。
偶然、短期的消化不良可能与饱餐、油腻食物、饮酒、药物、上感、早孕反应等有关,可以寻找病因,对症处理、等待观察。
药物治疗
根据FD分型给药。上腹痛综合征:可用抑酸剂(根据症状出现时间给药,如白天出现症状,在早餐前服药)、抗酸剂( 症状出现前30分钟或餐前1小时服药),胆汁反流者可用铝碳酸镁;对于近期出现的上腹痛综合征可考虑根除Hp感染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可用促动力剂、消化酶、微生态制剂等。
非处方药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助消化药的活性成分和制剂有:干酵母(酵母片)、乳酶生、胰酶(或多酶片)、胃蛋白酶、复合消化酶胶囊、龙胆碳酸氢钠、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复合乳酸菌胶囊、多潘立酮等。
食欲减退者可服用增加食欲药,如口服维生素B 、维生素B,一次10mg, 一日3次;或口服干酵母片,一次0.5g~2g,一日3~4次。
胰腺分泌功能不足或由于胃肠、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酶不足者可选用胰酶片,成人一次0.3g~1g,5岁以上儿童一次0.3g,一日3次,进餐中服用。多酶片每片含淀粉酶0.12g、胃蛋白酶0.04g、胰酶0.12g,用于缓解消化不良和增进食欲,口服成人一次2~3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
偶然性消化不良或进食蛋白质食物过多者可选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一次0.3g~1g,一日3次;胃蛋白酶一次0.2g~0.4g,一日3次,餐前服用。
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可选用胃动力药,其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增加胃排空速率。伴有恶心或呕吐者可选用甲氧氯普胺(老年人慎用) 或多潘立酮片,多潘立酮片成人一次10mg,儿童一次0.3mg/kg,一日3次,于餐前0.5h~1h服用。
处方药
消除病因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前提,然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对由于精神因素所致者应予以解释和安慰,并评估有无心理情感问题,做相关治疗。
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可选用莫沙必利,其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胃肠道运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剂量为一次5mg,一日3次,餐前服用。
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可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每片含阿嗪米特75mg、胰酶100mg、纤维素酶10mg、二甲硅油50mg),一次1~2片,一日3次,餐后服用。
上腹痛综合征者可口服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常用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 两大类。H2RA的常用药物有雷尼替丁(非处方药) 和法莫替丁,一般成人一次1粒,一日2次,于清晨和睡前服用。小剂量PPI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PPI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通常每天一次,每次一片,早餐前服用;对伴有腹部疼痛、发热、尿色深等症状可能意味着患有慢性胆囊炎、胃溃疡或肝炎,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摘编自《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201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