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清华心脏骤停学生苏醒了

2019年06月03日09:34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一名清华大学学生在宿舍突发心脏骤停,在同学、“120”急救人员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三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接力抢救下,终于在发病后第4天苏醒,脱离生命危险。

  5月7日下午,18岁的清华大学生赵峰(化名)下课后与同学们回到宿舍,开始了自己的休闲时光。然而,谁都不知道厄运即将降临在这位一向身强体健的青年身上。

  16时56分,只听见“咣当”一声,同学们发现前一秒还在电脑前浏览网页的赵峰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呼吸急促而费力,面色青紫并很快呼吸停止。

  万幸的是,赵峰和同学们刚刚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室友迈出了抢救赵峰的第一步。同学们有条不紊,分工合作,有人开始胸外按压,有人拨打“120”,有人跑去取4月刚刚在校园安装的AED(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在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同学们还触摸了赵峰的颈动脉,可触及与胸外按压一致的脉搏搏动,说明同学们进行胸外按压的质量是非常高的。几分钟后,AED到场,同学按照AED的指示为赵峰进行了两次电除颤。

  约10分钟后,“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此时,赵峰仍然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急救人员继续抢救,进行更为高级的生命支持。除了胸外按压外,还第一时间开放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终于,在17时30时,赵峰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在大家的帮助下,赵峰被转运到急救车上。

  10分钟后,急救车到达北大三院急诊科。立刻被推入抢救室的赵峰虽然恢复了呼吸和心跳,但仍然昏迷不醒。急诊科医师第一时间联系科主任马青变。马青变当即决定对赵峰实施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又称目标温度管理,是指将患者的体温降至32℃~36℃之间,维持至少24小时以上。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公认的可以减轻心脏骤停患者脑损伤的治疗措施。

  在接下来的72小时,赵峰经过了低温诱导期、低温维持期(24小时)和复温期。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严密监控着赵峰的心跳、血压、检查、检验等指标,每小时都要对他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细微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5月11日,赵峰终于苏醒了。5月14日,心脏骤停后的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赵峰的神志完全恢复。目前,赵峰已转至北大三院心血管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特约记者 仰东萍 通讯员 杜兰芳 赵鸿)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