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老中医教你辨上火
宣 磊
眼下天气越来越热,全国气温都在飙升,特别是北方一些城市最高气温甚至逼近了30度,很多人开始有咽干喉痛、鼻干出血、心烦易怒等“上火”症状。“上火”是人们熟知的中医术语,因人而异,只有找对症,才能精准祛火。
中医学理论将“火热”之邪分为外火和内火。“外火”多由人体感受外界火热引发。比如暑热天气持续高温,从事户外高温作业的人群;再如家人给火热旺盛体质的孩子过度穿衣盖被等,都会导致火热蕴积在体内。还有很多“养生迷”因过度补充热性补品,如鹿茸、红参、桂圆等,导致上火。
“内火”是人体内生之火,常见的是“情生火”“食生火”。怒气、忧郁、思虑、紧张这些情绪积压太久均可引起上火,这与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导致人们学习工作压力有关。饮食结构失衡、暴饮暴食是导致“食火”的原因。快餐食品、高热量食品盛行,汉堡饮料、烧烤炸鸡、甜品披萨、麻辣香锅成为加班熬夜族的常见菜谱,容易上火。
上火的表现多样,以人体头面部位多见,也会伴随一些全身表现。“火”的核心表现为口干渴、眼干涩、咽干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诊断“上火”的标准需要具备1个主症(头面部症状)或2个次症(至少1个头面部症状)。主症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臭口苦、口舌溃疡、眼红干涩,次症有口角糜烂、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干出血、便秘尿黄、心烦暴躁、多食易饥饿、痔疮发作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以上提到的症状多以实火为主,还有一部分体质虚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乱、熬夜透支、过度脑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药,导致人体“阴精”损伤,发生虚火,常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干红无舌苔,属于阴虚火旺。不同的“火”,各有对策。
实火:清热解毒。实火可选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丸、清热解毒丸、当归龙荟片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热解毒作用,如菊花、苦丁茶、马齿苋、穿心莲、芹菜、番茄、竹笋、荸荠、菱角等。日常饮食可选择白萝卜、冬瓜、油菜、菠菜、苋菜、槐花等,作为饮食调护利于清热去火,缓解脏腑积热。
虚火:滋阴清热。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二至丸、生脉饮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有枸杞子、百合、银耳、莲藕、鸭肉、桑椹子、鳖甲、燕窝等。
中医重视对人体阳气的保护,阳气是人体一身气机之根本,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属于阳气旺盛(3岁内的小儿称为纯阳体质),保护阳气利于五脏六腑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此类阳气旺盛不等同于病理的“上火”。建议父母切勿轻易给孩子吃大量凉性食物或清热泻火药,避免扼杀正常阳气而影响生长。老年人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配合多种药物治疗,体质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一定避免误用清热泻火药物损伤阳气。▲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