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迷信“治愈”不如踏实护眼 

2019年04月12日08:05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治愈”等误导性表述,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近视茶、护眼仪、能量视光仪……一段时间以来,近视矫正市场“黑科技”迭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话术诱惑下,“入坑”的家长着实不少,但具体疗效,却实在堪忧。有些机构不仅没有改善孩子的视力,反而耽误了治疗预防的最佳时机,有的甚至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由于这类机构流动性大,一旦出了问题就卷包跑路,难以追查,因而,舆论呼吁规范视力矫正市场、严查坑害消费者的声音不绝于耳。此番6部门协同发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纠偏市场乱象,值得称赞。

有需求,就有市场。近些年,随着近视低龄化加剧,如何帮助孩子“摘掉眼镜”成为许多家长的心头大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已超过70%,居于世界第一,远超美国的25%。而这背后,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脱不开干系。在现实中,一些家长让孩子过早使用电子设备,耳边哭闹一起,就忙不迭搬来“电子保姆”,甚至还非常自豪地夸奖自家孩子很小就会无师自通地玩手机、iPad。一些学校也在不断放大电子化的效用,对“互联网+教育”“电子产品+教育”热情相拥,授课、作业就靠一块屏幕。一边放任孩子过度用眼,一边出了问题“病急乱投医”,这种矛盾的状态投诸于市场之上,便给了无良商家以可趁之机。

有言道,上医治未病。与其迷信治疗,不如踏踏实实科学护眼。眼科医生提醒,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鼓励孩子走到户外、拥抱大自然,让目光所及是绿树、蓝天,欢唱的鸟儿、晶莹的露珠。在为孩子的视力下滑愁眉不展之时,家长与老师能不能先确保他们有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如果总是一提起近视就长吁短叹、焦虑不已,一提起户外活动又怕耽误功课、磕着碰着,那防近视问题恐怕永远无解。“磨刀不误砍柴工”,更加重视孩子们的用眼健康,才能真正呵护好孩子们明亮的双眼。(项堃)

(责编:翟悦(实习生)、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