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低级别胶质瘤并非“不治之症” 需走出治疗误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孙国臣

2019年03月25日09:5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低级别胶质瘤一般指WHO1~2级的胶质瘤。这类肿瘤多发于年轻人,约90%是由于癫痫发病,或者患者在体检中偶然被发现。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胶质瘤还难以实现治愈,成为困扰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一道难题。虽然这一疾病目前尚难治愈,但在手术切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治疗为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了可能。当前,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及家属在治疗上还需克服“治与不治一个样”“切多切少一个样”等误区,以利于更好地治疗这一疾病。

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缓慢,一般每年生长2.2-5.5mm,经过约4-5年的静止期之后,恶性转化进入快速增长期,产生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变为高级别胶质瘤。

我们都知道,脑组织都有各自的功能,如手术影响到重要功能区,会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胶质瘤这种浸润生长的病变,虽然其恶性程度较低,但如果切除程度不足,残留病灶迟早会复发,甚至更快进展为高级别。低级别胶质瘤最后大多因为恶性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而影响生命。

虽然部分患者发现低级别胶质瘤时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但建议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不要观望。有关临床证据显示,手术可以延缓或者避免病情恶性进展、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一般来讲,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好能实现根治性切除,如果为了保留运动或语言等重要功能,不能根治性切除,就需要接受术后的某种形式的辅助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复发及恶性进展,争取患者长时间、高质量带瘤生存。

此前部分患者在治疗低级别胶质瘤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切多切少都一样”“牺牲功能换取病灶全切”等,事实证明,这些认识和做法并不能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近年来,在我国,胶质瘤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亚专业,很多医院有专门的医生(团队)来从事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工作。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在多种手术辅助手段的辅助下,在尽量保障患者神经功能安全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是胶质瘤手术的目标。术后即刻或者术后72小时内的磁共振影像可最准确客观的评估切除程度。

作为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方面也应当对一些治疗误区有充分的认识。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目前的指南认为患者小于40岁且达到影像学全切的肿瘤可以规律复查暂不后续治疗,其他情况均需要接受某种形式的辅助治疗。然而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切除程度没有得到客观评估,甚至没有得到规范的辅助治疗,最终影响患者总的生存时间。

对于胶质瘤术后病人,要配合医生进行术后规范随访。目前,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推荐每半年随访一次,出现问题及早应对。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再次出现症状后才去医院继续诊治,这时大多已经贻误了最佳的处理机会。

患者应该对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有积极正确的认识:它不是“不治之症”,患者治与不治生存期差别巨大;手术切除方面也存在很多策略,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切多切少一个样”。此外,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不单是外科手术切除,还要靠术后放化疗等综合辅助手段予以配合。

更多贴心易懂得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专家简介

孙国臣,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

擅长: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功能区胶质瘤精准外科手术治疗。脑外伤、脑出血的手术及术后综合处理。

(责编:林成汉、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