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琦: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投入是医药可持续创新的关键
张林琦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崔元苑)3月11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在“推动医药创新 服务人民健康”这一主题论坛上表示,人才是新药创新的关键。而人才培养和加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投入,是真正实现新药长期可持续性创新最好的解决方案。
“创新药物的发展依赖于优秀的人才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源头创新。”张林琦分析认为,从人才角度来看,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化的综合型人才和融会贯通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能够跨界,又可以混搭,国内国外通识,合作交流畅通无阻。也就是说,创新药物的研发人员不仅要通晓前沿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还要有综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组织和交流能力,管理和执行能力。在新靶点、新结构和新机制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评估和优化候选化合物和大分子的作用,率先研发成功创新药物。这些国际化的综合型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这恰恰是我们非常缺乏的。
“开展新药研发,了解新药研发的内在规律非常关键,要避免盲从,更要避免跟风行事。”张林琦指出,必须在了解全局的前提下,才能优化布局,才能按照需求分配人才、资源,优化系统和加速研发进程。同时要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推广。
张林琦说,客观讲,我们国家的创新药物整体水平还处于“跟跑”的阶段。当然,个别点上确实有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和老百姓需求的增加,我们在人才积累、技术积累、资本积累和体制机制优化等关键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创新大国”转变成“创新强国”,还需我们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万万不可因为暂时进步而放松前进的步伐,更不能盲目的自大。必须牢记,创新的进程是永久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一代传一代的努力和坚守。
因此,张林琦建议,一定要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加大投入,这是新药创新的源泉和根基。同时,也要提高过程和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如何全面推动从基础科研到临床研究的转化、优化监管审评审批和加强上市后监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在每个环节上,不断创新和努力,才能提高整个创新进程和系统地效率。其中创新的关键必须在源头上多下功夫,否则创新就会“打折”,影响创新的“含金量”。
“同时,我们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防止或者避免发达国家在研发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张林琦认为,可以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创新,打通产学研用路径上的障碍,结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需求,走出自己的创新药物道路。
张林琦还强调,研发新药不仅要安全、有效,还要具备可及性,让老百姓买得起,用的上。使我们的创新成果真正能够惠及广大的老百姓,造福于我国和世界人民。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