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业内: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医药创新企业的必修课

2019年03月11日11:07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加大医药创新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圆桌论坛嘉宾合影
“加大医药创新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圆桌论坛嘉宾合影

3月11日上午,由社健康时报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2019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之“加大医药创新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场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举行。推动医疗健康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才华、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教授等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提高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

聚焦医药、医疗器械的创新

医药创新首先是要解决国民重大的健康需求。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滨燕教授认为,创新是协同、共同的创新。创新不是为了新而新,而是为了解决重大的临床和预防的问题。因为疾病很复杂,应从病因学的角度出发,防患于未然出发。比如脑中风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疾病的环境、遗传、营养各个方面研究,也需要心血管、脑血管、肾脏各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另外,创新是在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形成系列的创新。只有对各种危险因素不断的挖掘,才能对剩余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针对中医药的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表示,中医药传承创新理论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理论在临床的实践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证明理论指导临床的正确性、有效性,然后再扩充、再提升。此外,中医理论的创新也需要新的观点、现代科技手段和数据来支撑。在药物创新方面,一是剂型改革,二是对中药的复方方剂进行药理研究,将治病原理说清楚,让中医药得到科技界和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张启明指出:我国中医医疗器械目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临床应用不高,有些医疗器械除了科研和教学之外,在临床上没有被广泛采用;二是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中医医疗器械,如针灸、拔罐器、刮痧板等,缺乏技术创新。三是中医医疗机械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急需强化

医药领域要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者形成药品、器械,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很强的科学积累。王宏广教授指出,“目前,我们经常会遇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在青苗阶段就收购了,导致我们成果的流失。同时,我们大量优秀的人才到国外为他们创造知识产权,造成了大量的人才赤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需要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绝不是说说而已。

医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难在哪里?

医药行业当前面临着仿制药问题、创新能力建设等问题,但说到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难题到底难在哪里?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宋河发表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许多企业创新能力很强,但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还需加强。首先,撰写的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其次,知识产权保护布局不够。这种布局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的专利组合布局,另一方面是国际布局。最后,还存在着产品与专利存在两张皮问题即许多企业面临着原创产品和专利没有紧密融合,看着有关系、有参考作用,实际上专利却无法保护企业的主导产品。

从事药物研发已34年的金赛药业药物研究院院长冯晓表示,中国医药行业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挑战可以总结为“三大两小”五个方面, “三大”指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高风险投资并没有政策做保障、企业家难以持续研发投入熬住漫长等待期这三个方面。“两小”指,对资源的跟风和重复浪费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路向何方?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才华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应从三方面发力。首先,从科技的研发到转换成生产力,难点之一在于价值判断,归根到底还是资金的问题,资金的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从中央层面鼓励资金向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的舆论导向,更关键的是需要从细小层面落地。其次,知识产权能为企业技术的研发保驾护航,企业应一开始就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构。政府也应该发力,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增加处罚力度。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确实很高,需要企业转变理念,让企业认可这方面成本的付出,愿意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先期成本投入。

作为医疗企业如何持续创新又兼顾产权保护?逸思医疗董事长聂红林介绍了近年来逸思医疗探索的“逸思智库”创新模式。“逸思智库”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把临床专家成千上万次外科手术当中产生的成果,转化为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发展的需求。之后再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支持平台,进行专利申请,并进行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医疗器械的注册,最后通过品牌宣传、技术推广,最终转化为拥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和产品。

与会委员和嘉宾一致表示,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在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同时,更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尤其需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与世界接轨的保护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刘倩倩) 

(责编:何勰(实习生)、李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