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辛随成:从医路上,执着前行

2019年01月29日15:2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距离工作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第七诊室外的候诊区内,早已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们。没过多久,他们等候的人出现了,鬓角泛白的辛随成精神矍铄,一身棉衣显得格外干练爽朗。

如今已年过甲子的辛随成,仍积极投身在医疗第一线,除每周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诊外,每周还有三天在国医堂门诊部出诊,时间表排的满满当当。

“辛教授每次的门诊量在15人左右,另外还有按摩针灸的病人,非常耗费体力。”据他的学生介绍,工作强度再大,辛教授在病人面前从来都是精神饱满、充满耐心。

医者仁心 铺就无悔从医路

与其他诊室严肃紧张的氛围不同,辛随成的诊室内时常传出欢声笑语,幽默的他总能在跟患者的打趣之间深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因,并施以治疗。

“辛教授不仅人缘好,医术也十分精湛,这里有不少患者都是四处求医无果后,慕名来到辛教授这里得到了治疗改善的。”患者张女士对记者说。

面对患者们如此高的评价,辛随成总是摆摆手,谦逊地回谢,“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误打误撞学了点医术,能帮病人们解决问题就心满意足了。”这或许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辛随成出生于山西晋北一个贫困山村,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原是想报考一所农业大学,但哥哥遭遇的不幸让全家尝尽了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求医的艰辛,于是才决定报考医学院。

“真正坚定了学医的信念,还是第一次给人治病时的经历。”那时,辛随成正读大二,回家过年时,村里发小的父亲,因为中风偏瘫引起行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看在辛随成好歹学了两年医术,发小便央求他来扎几针“试试”,初生牛犊的辛随成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行医路”。

“扎针之前心里特别紧张,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真到扎针的时候,内心反而平静了下来,扎的位置很准确,并且自制艾条给病人做了温针灸,效果很好,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当医生的那种使命感和光荣感。”看到经自己治疗后大小便能完全自理,逢人便夸的病人,辛随成坚定了从医的信念,从此更加渴求知识、勤奋好学。

毕业后,辛随成先后赴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相继跟随门纯德、张珍玉、周仲瑛、李克绍、朱良春、刘少武等国医大师们学习。1989年,辛随成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用六年的时间主攻中医内科硕士3年,中医针灸博士3年。攻读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博士学位期间,师从黑龙江省名中医孙申田教授、哈医大神经内科葛茂正教授,博采精研,中西汇通,积中药、针灸、按摩方法于一身,中医诊疗水平不断精进。

随着医术的不断精进,经手治疗的病人不断增多,辛随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人愿意花重金请他去出诊看病,但对于这种行为,辛随成常常说:“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医生必须有大慈恻隐之心,精勤不倦,博极医源。不忘初心,关爱贫弱,发愿立誓,普济众生。”他回忆起1992年在哈尔滨市立医院血液科代值班时,凌晨两点多接到值班电话:“辛医生,肾内科有病人昏迷,急需插尿管,你能帮忙吗?”“能!”他立马跳下床,忙着穿白大衣,电话又响了:“辛医生,忘了告诉你,病人是个女的,你看……”“没事,马上就到!”

辛随成认为,“医生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医患关系本来应该是世界上最高尚纯粹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医患双方都超脱名利金钱、恩怨情仇、男女隔阂等等世俗之缠绊,齐心协力,心无旁骛而以治病救人为唯一目的的。尤其是医生,在面对被疾病折磨着的鲜活生命,面对愿意把生命这最珍贵的东西委托给自己的病人的时候,不需要病人额外的付出,我也会尽到全力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比起社会对他的高度评价,辛随成更享受与患者之间家人般的感情。2017年3月,辛随成接诊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小患者,刚满8岁的小邹是脊髓血管瘤术后引起的高位截瘫,小小年纪就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掏光了所有积蓄也不见好转。后来经人介绍找到辛随成,经过一年多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护理,小家伙已经可以走路了。如今,小邹的家人还时常与辛随成保持着联系,分享着小邹的成长片段,感激当年的救治之情。

在辛随成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时常感叹到,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能帮助到这么多的病人,令他欣慰。

精益求精 探索中医发展路径

在很多患者看来,辛随成精湛的中医诊疗技术令人称赞,但鲜有人知道,除了号脉开药、针灸通络、推拿舒筋等传统中医手段,随成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各种疾病。“像格林巴利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难治性面瘫等疑难杂症,这些年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中医在这方面的贡献,大部分病人都是西医治不了了,无奈去看中医,其实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辛随成说。

谈到我国中医发展的现状,辛随成认为,“中医不是花拳绣腿,从最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发热,到各种重大难治疾病,中医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中医理论是以古代科技水平为基础的,对于针灸、中药的治疗机理的解释缺乏现代科学研究依据,因而总给人一种蒙着一层面纱的感觉,也影响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在他看来,要想更好地推广中医,不仅要掌握中医的诊疗技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从现代科技手段的角度去研究中医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丰富的临床数据,对中医研究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早在1995年,辛随成在他的博士研究课题“针灸对急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就开始了这样的实践。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194例脑血管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用丰富的临床数据验证了针灸在治疗脑梗方面的独特优势,这项研究也荣获了国家和省部级多个奖项。

此后,辛随成不断在《中医杂志》、《针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华中医药杂志》等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相关研究,验证了针刺在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

尽管已经处于半退休的年纪,但辛随成似乎并没有想过自己的“退休生活”。谈到从医生涯中的下一步规划时,辛随成表示,对于一名中医来说,60岁“正当壮年”,自己要把这些年来的所学所悟进行总结,重点是在中医研究的理论化和科学化上继续钻研,“让我们的中医走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造福更多的人。”(邓睿)

(辛随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精神神经疾患研究中心负责人。他从事医学临床及教育工作近40年,擅长运用中西药以及针灸按摩相结合诊治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病等;在心脑血管疾病、不孕不育症、肺癌、胰头癌等重大疑难疾患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独特的诊疗方案。) 

(责编:聂丛笑、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