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探营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

杨金伟

2019年01月11日08:25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迎来了来自甘肃、宁夏、陕西等6个省(区)的22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参加集善扶贫健康行——红旗·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资助下,他们将在基地进行为期60天的康复训练。南方基地自2018年5月开始运行以来,社会反响良好。该基地有哪些可取之处,又对未来有哪些期待?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探索多种康复课程

小雨过后,天空逐渐放晴,南方基地马术训练场内,棕色的高头大马昂首挺胸地踱步,马身上坐着接受马术康复治疗的“星宝”强强(化名)。强强穿着齐全的保护装备,在特教老师的口令下进行训练。

“张开双臂。”强强先抬起了左臂,又缓慢地抬起了右臂。“五指张开,手臂向前。”强强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老师表示,强强初来基地时,与其他人基本没有眼神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玩具世界里。接受马术训练后,强强跟马建立了亲密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接受训练口令,一些动作反应已接近健全孩子。

儿童孤独症康复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介绍,由于马处在不断运动中,孤独症儿童必须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保持平衡,而且要随着马的运动而运动。马术治疗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自信心、肌肉训练等方面都会有帮助。

“实际上,国外的马术治疗已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复项目部副主任郭唯一表示,但是马术治疗的成本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属于小众治疗方式。“我们在基地开展马术治疗,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索。”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众多国内知名孤独症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设计专业康复训练的课程,既有个体训练课程,又有集体互动课程。贾美香说,随着孩子的训练进程,还会不断调整课程安排,以满足各阶段的训练要求。

记者了解到,基地目前正在设计打造情景小镇,内设超市、红绿灯交通路口等,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让孩子们真正接触社会,适应、融入现实生活。

以基地为平台探索规范

近年来,中国孤独症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贾美香介绍,当前中国孤独症患者中,0~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在300万~500万之间,且孤独症居我国儿童精神残疾首位,但目前就医者仅为其中极少数。即使被确诊,患儿也很难得到专业规范的康复训练。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孤独症康复机构90%以上为民间机构,总体上,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缺乏专业培训及规范化的评估、治疗等干预手段,孤独症康复效果不明显。

“虽然基地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有足够的空间收治更多孩子,但我们的目标在于打造样本。不仅要依托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建立孤独症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和监管体系,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程生命健康管理服务,还要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郭唯一说。

在贾美香看来,我国孤独症康复治疗亟须培养专业人才。“目前,行业的特教老师人数比较匮乏,水平也参差不齐。”南方基地在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为我国孤独症康复领域培养人才的任务。

严静是该基地的一名特教老师,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孤独症儿童训练。来到南方基地工作,她看重的是可以接受正规、成体系的专业培训。她说,南方基地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基地内的老师进行培训。2018年8月,基地请来美国知名孤独症专家金姆(音译)教授团队,给老师们讲解专业的孤独症干预措施。此外,严静还被安排去海南省残联接受培训。

实际上,基地在老师准入门槛上也做了探索。郭唯一介绍,目前,孤独症行业内不管是特教老师还是康复老师都没有职业资格认证,也没有级别晋升体系,对于老师本身和机构而言,都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培训标准。基地“收纳”一名老师,需要经过3个月的培训期,通过理论和实操学习,专家考核合格后,方能“接手”孩子。而且,老师要观看孩子上课的录像,集体讨论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