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让医师羽翼丰满地起飞

杨金伟

2018年12月17日08:40 来源:健康报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渐形成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探索试点到最终形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稳步推进,使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趋于标准化、同质化,向医疗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临床医师。

  《健康报》在记录

  1994年,《健康报》刊登消息《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介绍》。文中提到,毕业后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制度,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5年,《健康报》头版刊登消息《我国住院医师培训趋于规范》。文中介绍了作为试点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以及浙江医科大学和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已完成住院医师5年以上的培训,一大批经过严格培训的住院医师已在临床上成为骨干。

  2015年,《健康报》记者专访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他说:“我们培养的人不能仅仅是合格 ,而应该是优秀。”他认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中国医学教育一次革命性的制度设计。

  医师培养走向规范化

  “通过就是对这3年的最大安慰。”2015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张宇,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今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的优秀成绩。毕业后,张宇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今年,他回到原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沈家镇卫生院继续工作。不同的是,他已由过去“自觉难以胜任”转变为现在“充满自信”。“感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让我成为一名标准化的全科医生,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为家乡的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张宇说。

  张宇是我国40余万名接受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的缩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说,“人的生命价值一样宝贵,所以医生的培养应该追求同质化,让所有医生达到统一水准”。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在院内尝试住院医师培训,开启了我国住培工作先河。

  1962年,卫生部首次提出实行住院医师培训,但培训只在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内开展。而后由于种种原因,住院医师培训偃旗息鼓。

  1979年,卫生部印发《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养考核实行办法》,再次提出在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试点开展住院医师培训。1993年,卫生部将试点扩大到一些省市,并且印发相关管理办法。1995年,卫生部公布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第一次提出“规范化”说法。

  “2002年到2006年,从建立课题组到正式颁发文件、建立制度,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成形、发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历阳介绍,2006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试点工作,同时公布了第一批34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目录。(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意味着住培制度从部委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7部委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由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住培政策体系,培训医院从人才“自产自用”转变为同质化人才的“输出源”。“自2013年后,我国医学教育有了完整的链条,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次革命。”巴德年说。

  文历阳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成立了住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各培训基地普遍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管理架构,健全院级领导决策部署、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和教学一线具体实施的培训体系,基地普遍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并按照每家培训基地500万元的标准投入28亿元开展能力建设。2014年~2017年,中央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同时,31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财政经费补助机制。

  培训应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住培制度自2014年全面实施以来,全国共建立800多个基地,累计招收27万余名住院医师。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住培人员考试通过率高于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临床上,合格住培医师的认可度也在不断上升,得到群众更多信赖。

  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住培工作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文历阳表示,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有很多医学院校,但“不同医学院校代表了我国医学教育的不同层次,办学定位不同,培养出的医生水平自然不同”。

  针对基层人才短缺问题,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转岗培训等多种措施,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25.3万人,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就临床医师的培养而言,院校教育产出的是医学生,处于医生的“半成品”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产出的是“成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产出的才是“精品”。2015年,我国在规培基础上探索建立“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文历阳表示,虽然还在试点,但该制度的开展使我国医师培养体系更加完整,并且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逐渐形成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线,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等多措并举,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逐步深入的毕业后教育模式。“正因有了完整、规范、高质量的培养,我国医师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中国的医疗质量从2000年全世界排名110位一跃升至2018年的48位。”巴德年说。

  医教协同需持续高位推动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政策问题。”刘谦表示,我国医学教育与整体教育体系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为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政策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等。

  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从改革院校教育、建立毕业后教育制度、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11条重要举措,理顺了临床医学教育学制,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教育还面临规模层次不适应、结构不适应、培养质量不适应、条件保障不适应和工作机制不适应等问题。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医教协同宏观管理、促进人才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四大方面明确了14项改革任务,重点回应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深层次问题。

  “此次会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也是对今后进一步推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文历阳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构建医教协同、一体化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方向已明晰,卫生、教育部门还需奋力前行”。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